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延胡索研究概况 | 第13-21页 |
1 化学成分 | 第13页 |
2 药理作用 | 第13-18页 |
3 临床应用 | 第18-19页 |
4 质量研究 | 第19-20页 |
5 新药研发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延胡索化学成分研究 | 第21-28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1页 |
2 提取分离 | 第21-22页 |
3 化合物分离示意图 | 第22页 |
4 纯度测定 | 第22-23页 |
5 结构鉴定 | 第23-27页 |
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延胡索HPLC 指纹图谱研究 | 第28-37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8-3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延胡索有效部位工艺及质量研究 | 第37-49页 |
第一节 延胡索有效部位的制备 | 第37-40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7-38页 |
2 文献研究 | 第38页 |
3 拟定工艺 | 第38-39页 |
4 乙醇浓度的选择 | 第39页 |
5 碱化程度考察 | 第39-40页 |
6 最佳工艺及验证 | 第40页 |
第二节 滴定法测定延胡索总碱的含量 | 第40-4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2 指示剂的选择 | 第40-41页 |
3 滴定度的计算 | 第41页 |
4 测定方法 | 第41页 |
5 方法学考察 | 第41-42页 |
6 样品测定 | 第42页 |
第三节 HPLC 法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四种生物碱含量 | 第42-46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42页 |
2 方法 | 第42-4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四节 延胡索有效部位质量标准草案 | 第46-48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延胡索指纹图谱谱效学研究 | 第49-58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9-50页 |
2 HPLC 指纹图谱的测定 | 第50页 |
3 药效学试验 | 第50-51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基于HPLC 指纹图谱的中药勾兑研究 | 第58-66页 |
1 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进展 | 第58页 |
2 中药勾兑的研究进展 | 第58-61页 |
3 基于指纹图谱技术的延胡索勾兑的方法研究 | 第61-6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延胡索有效部位的制剂研究 | 第66-7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66-67页 |
2 含量测定 | 第67-68页 |
3 溶出度测定 | 第68页 |
4 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 第68-71页 |
5 速释微丸的研究 | 第71-73页 |
6 工艺验证 | 第73页 |
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7页 |
1 延胡索化学成分研究 | 第74页 |
2 延胡索 HPLC 指纹图谱研究 | 第74页 |
3 延胡索总生物碱有效部位工艺及质量研究 | 第74-75页 |
4 延胡索指纹图谱谱效学研究 | 第75页 |
5 基于 HPLC 指纹图谱的中药勾兑研究 | 第75页 |
6 延胡索有效部位的制剂研究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