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梅尧臣接受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北宋中期诗坛的评价 | 第8-16页 |
第一节:欧阳修的评论 | 第8-14页 |
一、得风雅之正的诗歌内容 | 第8-10页 |
二、“淡”与“怪”的艺术风格 | 第10-12页 |
三、余论 | 第12-14页 |
第二节:本时期其他诗人的态度 | 第14-16页 |
第二章:北宋后期对梅尧臣的接受 | 第16-33页 |
第一节:苏轼与梅尧臣 | 第16-22页 |
一、苏轼的评价 | 第17-18页 |
二、梅诗的渗透与侵染 | 第18页 |
三、苏轼对尧臣美学观的继承与发展 | 第18-22页 |
第二节:黄庭坚与梅尧臣 | 第22-29页 |
一、黄庭坚的称赞 | 第23-25页 |
二、梅诗对黄庭坚创作的影响 | 第25-29页 |
第三节:陈师道与梅尧臣 | 第29-33页 |
一、师道的评价 | 第29-32页 |
二、梅诗的延续与接响 | 第32-33页 |
第三章:南北宋之际至南宋中期对尧臣的接受 | 第33-54页 |
第一节:江西诗派的冷落 | 第33-35页 |
第二节、朱熹的讥议与责难 | 第35-43页 |
一、吹毛求疵的思维定势 | 第35-38页 |
二、艺术表现及“平淡”观的差异 | 第38-43页 |
第三节、陆游的推重与效仿 | 第43-54页 |
一、陆游的盛赞 | 第43-45页 |
二、心有灵犀地默契 | 第45-48页 |
三、陆氏的创作承纳 | 第48-54页 |
第四章、南宋后期的接受 | 第54-58页 |
第一节、刘克庄的定位 | 第54-56页 |
第二节、文天祥的仰慕 | 第56-58页 |
第五章、梅诗与宋诗——“开山祖师”话尧臣 | 第58-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