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6页 |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 二、基本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1、技术创新理论 | 第11-12页 |
| 2、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研究 | 第12-15页 |
| 三、文章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四、本文的基本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6-27页 |
| ·技术创新概念的基本含义 | 第16-17页 |
| ·技术创新特点与分类 | 第17-20页 |
| ·技术创新的特点 | 第18-19页 |
| ·技术创新的类型 | 第19-20页 |
| ·自主创新的提出、内涵和主要类型 | 第20-23页 |
| ·自主创新的提出 | 第20-21页 |
| ·自主创新的内涵 | 第21-22页 |
| ·自主创新的主要类型 | 第22-23页 |
| ·制约技术创新因素分析 | 第23-27页 |
| ·六因素论、八因素论和十一因素论 | 第23-24页 |
| ·技术、人才和经济因素分析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中外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概况 | 第27-41页 |
| ·世界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 第27-32页 |
| ·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 第28-29页 |
|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 第29页 |
| ·技术研发的全球化 | 第29-30页 |
| ·节能、环保成为现代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旋律 | 第30-32页 |
| ·世界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 第32-33页 |
| ·自主研发模式和引进研发模式 | 第32页 |
| ·自主研发模式和引进研发模式的共同特点 | 第32-33页 |
| ·我国汽车产业与世界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差距的分析 | 第33-36页 |
|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概况 | 第33-34页 |
| ·我国汽车产业与世界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差距的具体分析 | 第34-36页 |
| ·韩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对广西的启示 | 第36-41页 |
| ·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 | 第36-38页 |
| ·韩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对广西的启示 | 第38-41页 |
| 第三章 广西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 | 第41-58页 |
|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41-43页 |
| ·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成果 | 第43-47页 |
| ·产品创新 | 第43-46页 |
| ·科技队伍与科研机构 | 第46-47页 |
| ·技术装备水平 | 第47页 |
| ·信息化建设 | 第47页 |
| ·广西汽车工业面临的机遇 | 第47-50页 |
| ·汽车产业的国际转移和合资自主品牌的兴起 | 第47-48页 |
| ·经济和收入的持续增长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 第48页 |
|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 第48-49页 |
| ·东盟推动广西汽车产业的发展 | 第49页 |
| ·广西汽车产业的区位优势 | 第49页 |
| ·广西汽车工业产业结构和集群优势 | 第49-50页 |
| ·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 | 第50-58页 |
| ·技术低端,科技贡献率低 | 第51-52页 |
| ·缺乏研发经费,技术创新绩效差 | 第52-55页 |
| ·技术创新的主体错位 | 第55页 |
| ·缺乏行业人才 | 第55-57页 |
| ·缺乏技术引进的正确认识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对策研究 | 第58-73页 |
| ·以自主研发为主 | 第59-63页 |
| ·正确处理股权与产权的辩证关系 | 第59-60页 |
| ·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60-61页 |
| ·选择合适的自主开发模式 | 第61-62页 |
| ·通过联合开发的途径,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 第62页 |
| ·培育自主品牌 | 第62-63页 |
| ·实施人才兴汽战略 | 第63-65页 |
| ·实施人才兴汽战略的思路 | 第63-64页 |
| ·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 第64-65页 |
| ·创新研发投入体制 | 第65-66页 |
| ·创新研发投入体制的原因 | 第65页 |
| ·创新研发投入体制的举措 | 第65-66页 |
| ·建立策略性技术联盟 | 第66-68页 |
| ·加强与跨国汽车企业的技术联盟 | 第66页 |
| ·有效实施国内技术联盟 | 第66-67页 |
| ·联合攻关关键性技术 | 第67-68页 |
| ·发展新型能源清洁汽车是广西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突破口 | 第68-73页 |
| ·广西发展新型能源清洁汽车的可行性 | 第68-70页 |
| ·广西发展新能源清洁汽车技术的对策 | 第70-73页 |
| 结语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附录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读研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