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视角下的“国进民退”论争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选题的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国进民退”现象是否存在的观点 | 第10-11页 |
·“国进民退”问题形成原因的观点 | 第11-12页 |
·“国进民退”价值判断观点 | 第12-13页 |
·“国进民退”问题研究小结 | 第13-14页 |
·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选题的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存在不足 | 第17-18页 |
2“国进民退”论争的本质和核心 | 第18-23页 |
·“国进民退”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国进民退”论争的本质 | 第19-21页 |
·论争本质是对基本经济制度持有分歧 | 第19-20页 |
·主张坚持公有制 | 第20页 |
·主张坚持非公有制 | 第20-21页 |
·“国进民退”问题论争的核心 | 第21-23页 |
3 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及其发展 | 第23-31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有制理论的论述 | 第23-25页 |
·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发展 | 第25-31页 |
·列宁关于公有制的基本思想 | 第25-27页 |
·斯大林关于公有制的基本思想 | 第27-28页 |
·中国共产党关于公有制的基本思想 | 第28-31页 |
4“国进民退”问题相关论争的评议 | 第31-39页 |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进”与“退”之争 | 第31-33页 |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当前“国进民退”的论断不成立 | 第34-39页 |
·从概念上看“国进民退”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 第34-35页 |
·官方文件从没有“国进民退”的提法 | 第35-36页 |
·中国对金融危机的救世政策不存在“国进民退” | 第36页 |
·从统计数据的多个比重来看不存在“国进民退” | 第36-39页 |
5 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 第39-47页 |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体多样性 | 第39-41页 |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营造环境 | 第41-43页 |
·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共同发展 | 第43-47页 |
·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 | 第43-44页 |
·毫不动摇地坚持非公有制 | 第44-45页 |
·毫不动摇地坚持共同发展 | 第45-47页 |
6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