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重组人内皮抑素(恩度)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 第10-43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2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2页 |
·实验对象及分组 | 第12页 |
2 主要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12-14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12-13页 |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13-14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4-23页 |
·动物模型建立 | 第14页 |
·干预处理 | 第14页 |
·实验观察 | 第14页 |
·病理学检查及电镜标本的制作和观察 | 第14-16页 |
·免疫组织化学切片的制备及检测 | 第16-17页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大鼠角膜VEGFmRNA | 第17-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结果 | 第23-32页 |
1 裂隙灯观察及角膜新生血管测量结果 | 第23页 |
2 角膜组织HE染色检测结果 | 第23页 |
3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第23-26页 |
4 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 第26页 |
5 RT-PCR 检测结果 | 第26-32页 |
·总RNA 的提取结果 | 第26页 |
·RT-PCR 结果 | 第26-32页 |
讨论 | 第32-39页 |
1 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 | 第32-36页 |
·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角膜新生血管与VEGF | 第34-36页 |
2 ES 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应用及前景 | 第36-39页 |
·ES 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机制 | 第36页 |
·ES 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及应用前景 | 第36-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综述 内皮抑素与眼部新生血管 | 第43-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