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 ·应急管理的内涵 | 第8-9页 |
| ·国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国内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 | 第10页 |
|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应急能力的内涵 | 第10-11页 |
| ·国外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 ·国内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4-33页 |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14页 |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 | 第14-18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方法 | 第16-17页 |
| ·评价指标的简化 | 第17-18页 |
|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18-28页 |
| ·指标体系组成 | 第18-19页 |
| ·评价指标分析 | 第19-28页 |
|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量化 | 第28-33页 |
| ·评价指标定量化的处理方法 | 第28-29页 |
| ·评价指标定量化 | 第29-33页 |
| 第三章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3-42页 |
|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33-34页 |
|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8页 |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34-35页 |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5-36页 |
| ·指标的相对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第36-37页 |
| ·各层因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 | 第37-38页 |
|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38-42页 |
| 第四章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2-50页 |
| ·模糊综合评价的选择依据 | 第42页 |
|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 第42-50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 ·相对状态特征值 | 第45页 |
|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5-50页 |
| 第五章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软件的开发 | 第50-56页 |
| 第六章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实例 | 第56-64页 |
| ·评价指标描述 | 第56-61页 |
| ·赣州市灾害应急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 第61-64页 |
| ·模糊信息采样 | 第61-62页 |
| ·赣州市灾害应急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 第62-64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