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芳香性团簇 | 第7-8页 |
·超原子 | 第8-10页 |
·超原子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 第8-9页 |
·超原子复合物 | 第9-10页 |
·分子间相互作用 | 第10-11页 |
·非线性光学分子 | 第11-16页 |
·非线性光学 | 第11-12页 |
·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发展简况 | 第12-14页 |
·超极化率 | 第14-16页 |
·本论文中研究的体系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19-45页 |
·分子轨道理论 | 第20-24页 |
·闭壳层分子的HFR 方程 | 第20-22页 |
·开壳层分子的HFR 方程 | 第22-24页 |
·电子相关问题 | 第24-34页 |
·物理图象 | 第24-26页 |
·电子相关能 | 第26页 |
·组态相互作用(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 CI) | 第26-28页 |
·耦合簇方法(Coupled-cluster, CC) | 第28-30页 |
·微扰理论方法 | 第30-34页 |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 第34-36页 |
·电子激发态理论 | 第36-39页 |
·基组问题 | 第39-45页 |
·基组的选择 | 第39-41页 |
·键函数 | 第41-42页 |
·基组重叠误差(BSSE) | 第42-45页 |
第三章 皇冠形超原子分子Li_3-N_3-Be 的结构和芳香性的理论研究 | 第45-65页 |
·引言 | 第45-47页 |
·计算方法 | 第47-4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9-62页 |
·几何和振动性质 | 第49-53页 |
·芳香性和子单元间的相互作用 | 第53-57页 |
·超原子价和成键模式 | 第57-58页 |
·能量分析 | 第58-60页 |
·超原子分子电子化物及超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5页 |
第四章 超碱金属超卤素化合物(Li_3)+(SH)–(SH = LiF_2, BeF_3, BF_4):新的电子化物或碱金属化物 | 第65-77页 |
·引言 | 第65-66页 |
·计算方法 | 第66-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5页 |
·几何结构 | 第67-71页 |
·超原子键性质 | 第71-73页 |
·电子云排斥及相关性质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第五章 由带正电荷原子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的氢键复合物FBr~(δ+)…~(δ+)HF和卤键复合物FBr~(δ+)…~(δ+_BrF | 第77-89页 |
·引言 | 第77-78页 |
·计算方法 | 第78-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7页 |
·平衡几何和电荷分布 | 第81-82页 |
·分子间相互作用 | 第82-85页 |
·Br~(δ+)…~(δ+)和Br~(δ+)…~(δ+)H键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第六章 结构和大的静态第一超极化率:新的有机碱金属化物(M+@n~6adz)M′–(M, M′= Li, Na, K; n = 2, 3) | 第89-101页 |
·引言 | 第89-91页 |
·计算方法 | 第91-9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2-99页 |
·平衡几何及碱金属化物特征 | 第92-95页 |
·静态第一超极化率 | 第95-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35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5-137页 |
中文摘要 | 第137-142页 |
Abstract | 第142-148页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