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各类地层学论文--层序地层学论文

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松辽盆地海坨子地区白垩系地层为例

内容提要第1-8页
1 绪论第8-14页
   ·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技术研究概况第8-12页
     ·层序地层学研究概况第8-10页
     ·储层预测技术研究概况第10-12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组成第12-14页
     ·研究内容与工作量第12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2-14页
2 工区概况和地震解释的基础第14-24页
   ·工区概况第14页
   ·构造演化特点第14-15页
   ·井震合成第15-16页
   ·90°相位子波在地震解释中优点的原理与应用第16-24页
     ·模型第16-19页
     ·90°相位地震数据解释的优越性第19-20页
     ·薄互层砂泥岩的真实模型第20-24页
3 地层等时格架技术及应用第24-33页
   ·地层等时格架技术的原理第24页
   ·理论模型第24-29页
   ·地震应用实例第29-33页
     ·国外的实例第29-31页
     ·国内试验区第31-33页
4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33-51页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第33-35页
   ·相对海平面变化及其对沉积地层分布的影响第35-39页
   ·可容纳空间与层序的关系第39-43页
   ·构造运动与地层层序第43页
   ·构造运动与层序演化的关系第43-44页
   ·沉积作用与地层层序第44-46页
   ·海平面升降周期分析第46-51页
     ·一级海平面升降旋回第47-49页
     ·二到五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第49页
     ·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意义第49-51页
5 层序地层划分和地层等时切片技术的应用第51-60页
   ·井-震三级层序划分第51-53页
   ·地层等时切片技术介绍第53-55页
   ·地震沉积学解释第55-58页
   ·岩性圈闭描述第58-60页
6 常规地震反演方法第60-70页
   ·反演的内涵第60-62页
   ·递推反演方法第62-66页
     ·反演原理第63页
     ·主要步骤第63-66页
   ·测井约束反演方法第66-70页
     ·反演原理第66-68页
     ·主要步骤第68-70页
7 储层特征曲线重构反演方法第70-91页
   ·概念第70-72页
   ·测井基本原理第72-75页
     ·自然电位第72-73页
     ·自然伽玛第73-74页
     ·电阻率第74-75页
     ·孔隙度测井第75页
   ·储层特征曲线重构基本原理第75-76页
     ·基本原理第75-76页
     ·步骤及流程第76页
   ·储层特征曲线重构方法第76-87页
     ·区域地质背景、测井特征分析第76-77页
     ·测井曲线预处理和标准化第77-79页
     ·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的低频模型建立第79-82页
     ·测井曲线相关性分析第82-84页
     ·储层特征曲线重构方法的实施第84-87页
   ·储层特征曲线重构的应用效果第87-91页
8 地震反演技术的应用第91-108页
   ·试验区资料概况第91-92页
   ·井曲线校正第92-95页
     ·声波资料系统误差第92-93页
     ·声波资料受井眼跨塌影响第93-94页
     ·野值校正第94页
     ·基线校正第94-95页
     ·井曲线归一化第95页
   ·地震子波提取第95-96页
   ·岩石地球物理分析第96页
   ·储层重构第96-97页
   ·地质层位和储层标定第97-99页
   ·模型剖面和稀疏脉冲剖面第99页
   ·波阻抗反演剖面第99-102页
   ·高频补偿地震反演技术第102-103页
   ·砂体的分布规律第103-104页
   ·高频补偿技术在单砂体描述中的应用第104-108页
9 结论第108-10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09-115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15-116页
中文摘要第116-119页
英文摘要第119-123页
后记、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带地形的三维复电阻率电磁场正反演研究
下一篇:地下水管理模型中互馈协变关系理论和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