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特种机械性质合金论文

WC-Co梯度硬质合金的设计、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4页
   ·硬质合金简介第12-18页
     ·硬质合金概述第12-13页
     ·硬质合金分类第13-14页
     ·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与组织第14-18页
   ·我国硬质合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8页
   ·传统均匀硬质合金的矛盾特性及相应新进展第18-26页
     ·传统均匀硬质合金的矛盾特性第18-19页
     ·硬质合金的新进展第19-21页
     ·功能梯度硬质合金第21-26页
   ·梯度硬质合金的设计第26-33页
     ·成分分布模型第26-28页
     ·物性参数模型第28-32页
     ·残余热应力模拟第32-33页
   ·梯度硬质合金的制备技术第33-39页
     ·固相烧结+后续处理法第34-35页
     ·液相烧结法第35页
     ·热压法第35页
     ·微波烧结第35页
     ·电火花烧结法第35-36页
     ·电泳沉积法第36页
     ·气氛处理法第36-39页
     ·熔渗法第39页
   ·梯度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第39-43页
     ·残余应力研究第39-40页
     ·硬质合金的硬度和横向断裂强度第40-42页
     ·硬质合金的裂纹扩展和断裂韧性第42-43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第43-44页
第二章 试验方法与设备第44-53页
   ·引言第44-45页
   ·工艺选择分析第45-47页
     ·工艺流程第45页
     ·初始总碳含量第45-47页
     ·烧结温度和渗碳温度第47页
     ·烧结时间和渗碳时间第47页
   ·试验原料第47页
   ·试样制备第47-49页
   ·检测分析方法第49-53页
第三章 梯度硬质合金物性参数模型研究及结构优化设计第53-77页
   ·引言第53-54页
   ·梯度硬质合金物性参数模型研究第54-65页
     ·成分分布函数模型研究第54-58页
     ·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模型研究第58-62页
     ·热膨胀系数模型研究第62-64页
     ·热导率模型研究第64-65页
   ·残余热应力数值计算第65-71页
     ·MARC有限元软件简介第65-66页
     ·残余热应力数值计算模型第66-67页
     ·梯度层厚度对残余热应力的影响第67-69页
     ·梯度分布指数对残余热应力的影响第69-70页
     ·钴含量峰值对残余热应力的影响第70-71页
   ·残余热应力的实验测定第71-74页
     ·试验方法第72页
     ·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第72-74页
   ·梯度硬质合金材料结构设计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四章 梯度硬质合金渗碳前驱体的组织与性能第77-94页
   ·引言第77页
   ·缺碳硬质合金烧结后的相变与组织研究第77-83页
     ·实验第77页
     ·缺碳硬质合金的相变第77-79页
     ·缺碳硬质合金η相含量及其分布第79-82页
     ·烧结气氛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第82-83页
   ·烧结方法对缺碳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83-85页
     ·实验第83页
     ·气压烧结和真空烧结的孔隙与断口形貌第83-85页
     ·气压烧结和真空烧结缺碳硬质合金的性能第85页
   ·碳含量和烧结温度对缺碳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85-90页
     ·实验第85-86页
     ·碳含量和烧结温度对缺碳硬质合金密度的影响第86页
     ·碳含量和烧结温度对缺碳硬质合金钴磁的影响第86-87页
     ·碳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合金维氏硬度的影响第87-88页
     ·碳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合金横向断裂强度的影响第88-90页
   ·粘结相成分对缺碳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90-93页
     ·实验第91页
     ·粘结相成分对缺碳硬质合金的组织的影响第91-92页
     ·粘结相成分对缺碳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五章 渗碳处理对梯度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94-112页
   ·引言第94页
   ·实验方法第94页
   ·渗碳处理后的组织演变第94-102页
     ·渗碳处理后试样横断面的组织特征第94-99页
     ·渗碳工艺对渗碳层组织的影响第99-101页
     ·分析与讨论第101-102页
   ·梯度结构形成的机理第102-104页
   ·梯度硬质合金的横向断裂强度第104-107页
     ·碳含量对横向断裂强度的影响第104-105页
     ·烧结温度与渗碳温度对横向断裂强度的影响第105-106页
     ·渗碳时间对横向断裂强度的影响第106-107页
     ·梯度硬质合金的残余压应力增强第107页
   ·梯度硬质合金的表面及截面的硬度第107-110页
     ·渗碳时间对表面硬度的影响第107-108页
     ·横截面沿梯度方向的硬度分布第108页
     ·梯度硬质合金硬度的理论分析第108-110页
   ·梯度硬质合金的工业应用第110-111页
   ·本章结论第111-112页
第六章 梯度硬质合金裂纹扩展与断裂韧性研究第112-124页
   ·引言第112页
   ·实验与方法第112-113页
   ·实验结果第113-121页
     ·表面及富钴区压痕裂纹及其裂纹扩展特征第113-114页
     ·表面区与富钴区交界处压痕裂纹及其裂纹扩展特征第114-116页
     ·富钴区与芯部过渡处压痕裂纹及其裂纹扩展特征第116-118页
     ·芯部压痕裂纹及其裂纹扩展特征第118-120页
     ·梯度硬质合金的断裂韧性第120-121页
   ·分析与讨论第121-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七章 梯度硬质合金的高温强度及失效机理研究第124-135页
   ·引言第124页
   ·实验与方法第124页
   ·实验结果第124-131页
     ·试验温度对梯度硬质合金横向断裂强度的影响第124-130页
     ·烧结温度对梯度硬质合金高温横向断裂强度的影响第130页
     ·渗碳时间对梯度硬质合金高温横向断裂强度的影响第130-131页
   ·分析与讨论第131-134页
     ·金属钴的高温软化的影响第131-132页
     ·钴相变的影响第132页
     ·梯度结构的影响第132-133页
     ·残余热应力的影响第133页
     ·氧化的影响第133-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绩第150-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沉积Ni-S合金析氢阴极材料及析氢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强变形诱导铝合金析出相低温回溶现象及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