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7-21页 |
|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20页 |
| ·采场稳定性研究 | 第8-12页 |
| ·地下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 ·采场稳定性监测技术研究 | 第15-16页 |
| ·难采矿体开采技术研究 | 第16-19页 |
| ·缓倾斜矿体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康家湾矿深部矿体开采技术条件 | 第21-31页 |
| ·矿区及矿床地质条件 | 第21-23页 |
| ·矿区地质条件 | 第21-22页 |
| ·矿床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 ·矿体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6页 |
| ·深部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第26-28页 |
| ·开采范围 | 第26页 |
| ·开采技术条件 | 第26-27页 |
| ·顶板岩层稳定性评价 | 第27-28页 |
| ·初步设计推荐的采矿方法及评价 | 第28-30页 |
| ·初步设计推荐的采矿方法 | 第28-29页 |
| ·推荐采矿方法整体评价 | 第29-30页 |
| ·深部矿岩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基本原理及其在ANSYS中的实现 | 第31-49页 |
| ·地下岩土工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简介 | 第31-42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 第31-33页 |
| ·岩体系统非线性动态描述 | 第33-36页 |
| ·岩体系统本构关系 | 第36-42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法在ANSYS中的实现 | 第42-47页 |
| ·材料非线性分析简介 | 第42-45页 |
| ·在ANSYS中的实现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采场顶板冒落机理及控顶技术研究 | 第49-56页 |
| ·采场顶板冒落机理 | 第49-53页 |
| ·顶板围岩活动过程的描述 | 第49页 |
| ·采空区顶板围岩的冒落阶段 | 第49-51页 |
| ·康家湾矿实际开采过程中顶板冒落分析 | 第51-53页 |
| ·采场顶板安全控制技术 | 第53-54页 |
| ·采场顶板安全管理措施 | 第53页 |
| ·控顶措施的比较研究 | 第53-54页 |
| ·康家湾矿护顶措施建议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深部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 第56-81页 |
| ·破碎顶板采场回采结构参数优化 | 第56-73页 |
| ·物理及力学模型 | 第56-57页 |
| ·数值模型 | 第57-59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及比较分析 | 第59-72页 |
| ·数值模拟分析结论 | 第72-73页 |
| ·较稳固顶板采场回采结构参数优化 | 第73-76页 |
| ·稳固顶板采场回采结构参数优化 | 第76-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六章 顶板不稳固倾斜中厚难采矿体开采技术研究 | 第81-86页 |
| ·采矿方法设计原则 | 第81页 |
| ·采场构成要素和底部结构 | 第81-82页 |
| ·采准与切割 | 第82-84页 |
| ·回采与安全管理 | 第84页 |
| ·开展分段矿房嗣后充填法试验研究的建议 | 第84-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