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 | 第9-12页 |
(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9-10页 |
(二) 人与社会的和谐 | 第10页 |
(三) 人与人的和谐 | 第10页 |
(四) 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和谐 | 第10-12页 |
1. 内部环境的和谐 | 第10-11页 |
2. 外部环境的和谐 | 第11-12页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 第12-15页 |
(一) 唯物史观中的“和谐社会” | 第12-13页 |
(二) 唯物辩证法中的“和谐社会” | 第13-15页 |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 第15-28页 |
(一) 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1. 中国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 第15-17页 |
2. 西方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 第17-18页 |
3.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 第18-20页 |
(二) 人与人和谐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1. 中国哲学中人与人的和谐观 | 第20-21页 |
2. 西方哲学中人与人的和谐观 | 第21-22页 |
3. 马克思的人与人的和谐观 | 第22-23页 |
(三) 人与社会和谐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1. 中国哲学中人与社会的和谐观 | 第23-24页 |
2. 西方哲学中人与社会的和谐观 | 第24-26页 |
3. 马克思的人与社会的和谐观 | 第26-28页 |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由理论实践上升到社会实践 | 第28-32页 |
(一)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 第28-29页 |
(二)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扩大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 第29-30页 |
(三) 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注释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