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的世界真相--关于纪录片价值取向的思考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6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6-8页 |
| 二、研究旨趣 | 第8-9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四、结构与创新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凝视“洞穴”的眼睛—纪录片的本体特质 | 第16-23页 |
| 一 洞穴比喻的启示 | 第17-18页 |
| 二 我们讨论什么样的纪录片 | 第18-19页 |
| 三 纪录片的分类与特性 | 第19-21页 |
| 四 与真实世界对话的纪录片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从建构到批判——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 第23-48页 |
| 一 工业化时代的“乌托邦”—弗拉哈迪与格里尔逊 | 第23-29页 |
| 二 革命、先锋、真理—爱森斯坦和维尔托夫 | 第29-34页 |
| 三 政治、艺术、档案—莱妮·里芬斯塔尔 | 第34-37页 |
| 四 关注“第三世界”的真理电影—让·胡什和伊文思 | 第37-43页 |
| 五 对话权力、自我、社会—小川绅介和森达也 | 第43-48页 |
| 第四章 理想主义的价值取向——纪录片的原则与使命 | 第48-57页 |
| 一 视觉知识的提供者 | 第48-50页 |
| 二 公共话语的新维度 | 第50-53页 |
| 三 纪录片的原则与立场 | 第53-57页 |
| 第五章 结语——政治文化的探索者与批判者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读研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