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生态足迹模型出现的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2章 生态足迹分析的理论方法及改进 | 第18-35页 |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18-21页 |
·生态生产性土地与全球生态标杆 | 第18-20页 |
·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均衡化处理 | 第20-21页 |
·建立生态足迹指标体系的原理与方法 | 第21-23页 |
·指标的概念界定 | 第21页 |
·指标设置的目标与原则 | 第21-22页 |
·指标筛选的思路与方法 | 第22-23页 |
·指标体系 | 第23-25页 |
·生态容量与生态承载力 | 第23页 |
·人类负荷与生态足迹 | 第23-24页 |
·生态赤字/盈余 | 第24页 |
·全球赤字/盈余 | 第24-25页 |
·生态足迹计量分析方法 | 第25-30页 |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 第25-27页 |
·52个国家和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 第27-30页 |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评价 | 第30-32页 |
·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 | 第32-35页 |
·可持续评价的四个改进模型 | 第32-33页 |
·可持续发展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 第33-34页 |
·利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34-35页 |
第3章 成都市生态足迹的计算 | 第35-50页 |
·成都市概况 | 第35-39页 |
·人口问题 | 第37页 |
·资源问题 | 第37-38页 |
·环境问题 | 第38页 |
·经济问题 | 第38-39页 |
·成都市生态足迹的计算 | 第39-50页 |
第4章 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 | 第50-58页 |
·成都市近年生态足迹相关指标的变化 | 第50-54页 |
·成都市近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 | 第50-51页 |
·成都市近年总生态承载力和总生态足迹的变化 | 第51-53页 |
·成都市近年人均生态赤字和总生态赤字的变化 | 第53-54页 |
·基于改进模型下的成都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计算 | 第54-55页 |
·成都市生态足迹变化情况的讨论 | 第55-56页 |
·关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讨论 | 第56-58页 |
·关于生态压力指数的提出 | 第56-57页 |
·关于可持续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57页 |
·关于评价指标等级的划分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