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四川农村地区贫困的代际转移程度及原因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1章 导论第12-21页
   ·论文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目的第12-15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研究目的第14-15页
   ·相关课题的研究动态第15-18页
     ·国外贫困代际转移的相关研究动态第15-16页
     ·国内贫困代际转移的相关研究动态第16-17页
     ·动态研究的简要评价第17-18页
   ·研究前提、方法、逻辑与内容结构第18-20页
     ·研究前提与方法第18页
     ·逻辑与内容结构第18-20页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0-21页
     ·论文的创新第20页
     ·论文的不足第20-21页
第2章 四川农村地区代际转移程度的实地调查第21-41页
   ·研究样本的选择第21-23页
     ·样本地点选择第21页
     ·样本对象选择第21-23页
   ·四川农村的代际转移程度第23-41页
     ·处于成都平原的简阳农村的代际转移程度第23-30页
     ·处于川北丘陵地带的南充蓬安农村的贫困代际转移程度第30-36页
     ·处于云贵高原小凉山地带的凉山雷波农村的贫困代际转移程度第36-41页
第3章 导致贫困代际转移的内生变量第41-57页
   ·贫困代际转移的内生变量的概念和类型第41页
   ·影响简阳武庙地区贫困代际转移的主要内生变量第41-48页
     ·导致贫困沿袭的个案分析第42-45页
     ·摆脱贫困代际转移的个案分析第45-46页
     ·富裕代际转移的个案分析第46-48页
   ·蓬安诸家地区贫困代际转移的主要内生变量第48-51页
     ·导致贫困沿袭的个案分析第48-51页
     ·摆脱贫困代际转移的个案分析第51页
   ·雷波黄琅地区贫困代际转移的主要内生变量第51-57页
     ·导致贫困沿袭的个案分析第52-55页
     ·摆脱贫困代际转移的个案分析第55-57页
第4章 导致贫困代际转移的外生变量第57-65页
   ·导致贫困代际转移的外生变量的概念第57-58页
   ·三个地区的贫困状况和可能影响当地贫困代际转移的外生变量的对比第58-61页
   ·导致三个地区贫困代际转移的共同的外在因素第61-62页
     ·医疗保障制度的缺位第61页
     ·免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缺失第61-62页
   ·导致三个地区贫困代际转移差异的外在因素第62-65页
     ·自然环境对贫困贫困代际转移的影响第62-63页
     ·文化习俗对贫困代际转移的影响第63-65页
第5章 贫困者个体的行为分析第65-75页
   ·贫困者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第65-66页
   ·贫困者个体的行为分析第66-75页
     ·贫困的代际转移的传导机制第66-68页
     ·“生存第一”是贫困者行为的主导动机第68-69页
     ·“宿命论”是贫困者行为的主导思想第69-70页
     ·多子多福的生育观是贫困者生存的必然选择第70-71页
     ·教育是贫困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第71-73页
     ·贫困的延续是贫困者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第73-75页
第6章 对贫困地区切断贫困代际转移的政策建议第75-80页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75-77页
   ·全部开展免费的基础教育第77页
   ·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第77-78页
   ·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第78-80页
结论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5-86页
后记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渴望公司新建年产30万吨饲料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