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动物脂肪肝形成的原理及调节机制 | 第9-11页 |
·禽类脂肪肝变性 | 第11-12页 |
·日粮中脂肪酸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不饱和脂肪酸对脂类代谢的影响 | 第12-13页 |
·不饱和脂肪酸对细胞膜功能的影响 | 第13页 |
·不饱和脂肪酸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 第13页 |
·不饱和脂肪酸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13页 |
·不饱和脂肪酸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 第13-14页 |
·不饱和脂肪酸的应用 | 第14页 |
·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概述 | 第14-18页 |
·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研究状况 | 第14页 |
·转录起始位点 | 第14页 |
·启动子 | 第14-15页 |
·脂肪酸合成酶对动物体能量物质代谢的调节 | 第15-17页 |
·日粮成分对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调节 | 第17-18页 |
·填饲、脂肪酸、脂肪酸合成酶与脂肪肝的关系(如图2) | 第18页 |
·朗德鹅(LANDES GEESE,ANSER ANSER) | 第18-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34页 |
·试验材料来源 | 第20-21页 |
·试验场地与试验时间 | 第21页 |
·饲养期间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 第21-24页 |
·饲养期试验设计 | 第21页 |
·填饲鹅的饲养管理、填饲饲料调制及填饲方法 | 第21-23页 |
·样品的采集和屠宰测定 | 第23-24页 |
·分子生物学试验设计 | 第24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4-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5-27页 |
·引物及其信息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32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检测 | 第27-28页 |
·PER扩增 | 第28-29页 |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 第29-30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_2法转化细菌) | 第30页 |
·连接反应 | 第30页 |
·转化 | 第30-31页 |
·菌落筛选 | 第31页 |
·重组菌液的PCR鉴定 | 第31页 |
·质粒DNA的提取(参考上海生工公司的质粒DNA抽提试剂盒) | 第31-32页 |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第32页 |
·测序 | 第32页 |
·酶切试验 | 第32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2-34页 |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 第32-33页 |
·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33页 |
·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的检验 | 第33-34页 |
·基因型与朗德鹅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 | 第34页 |
4.试验结果 | 第34-48页 |
·添加不同脂肪酸对填饲朗德鹅生产性能的效果 | 第34-38页 |
·试验用油成份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添加不同脂肪酸对填饲朗德鹅屠宰性能的效果 | 第35-37页 |
·添加不同脂肪酸对填饲朗德鹅产肝性能的效果 | 第37页 |
·添加不同脂肪酸对填饲朗德鹅脂肪沉积性能的效果 | 第37-38页 |
·基因组DNA抽提结果 | 第38页 |
·朗德鹅FAS基因引物1(FAS-1)引物2(FAS-2)的扩增结果 | 第38-39页 |
·朗德鹅FAS基因扩增后产物分子克隆测序及其比对结果 | 第39-41页 |
·朗德鹅FAS基因启动子区酶切反应结果 | 第41-42页 |
·朗德鹅FAS基因遗传多态性的分析 | 第42-48页 |
·FAS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第42-43页 |
·FAS基因PCR-RFLP多态性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第43-48页 |
5 讨论 | 第48-56页 |
·添加不同脂肪酸对朗德鹅填饲效果的影响 | 第48-51页 |
·添加不同脂肪酸对朗德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第48页 |
·添加不同脂肪酸对朗德鹅产肝性能、脂肪沉积的影响 | 第48-50页 |
·填饲效果的分析 | 第50-51页 |
·酶切反应条件的优化及不同酶切位点的分析 | 第51-53页 |
·酶切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1-52页 |
·FAS基因启动子区不同酶切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的研究 | 第52-53页 |
·FAS基因启动子区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 第53-56页 |
6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