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5-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5-6页 |
| ·研究现状 | 第6-8页 |
|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涵义 | 第9-14页 |
| ·非营利组织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 ·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经济学意义 | 第11-13页 |
|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1-12页 |
| ·政府失灵理论 | 第12-13页 |
|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福利体系的关系 | 第13-14页 |
|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4-15页 |
| ·治理理论 | 第15-17页 |
| 第四章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现实动因 | 第17-20页 |
| ·解决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的现实需要 | 第17-18页 |
| ·推进政府职能转换的必然选择 | 第18-20页 |
| 第五章 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基本环境分析 | 第20-26页 |
| ·历史现状——决定了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成长土壤 | 第20-22页 |
| ·市场环境——决定了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发展空间 | 第22-23页 |
| ·政府职能——决定了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现实需求 | 第23-26页 |
| 第六章 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特色分析 | 第26-38页 |
| ·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文化理念 | 第26-29页 |
| ·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中与政府的关系 | 第29-30页 |
| ·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 | 第30页 |
| ·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公信度 | 第30-31页 |
| ·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专业化 | 第31-32页 |
| ·案例:香港“平安钟” | 第32-38页 |
| 第七章 上海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38-44页 |
| ·上海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发展概况 | 第38-40页 |
| ·上海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存在的问题 | 第40-44页 |
|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缺乏竞争机制 | 第40-41页 |
| ·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包办过多 | 第41-42页 |
| ·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 第42-43页 |
| ·资源相对缺乏 | 第43-44页 |
| 第八章 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对于上海的启示 | 第44-48页 |
| ·推进上海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基本原则 | 第44-45页 |
| ·推进上海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具体措施 | 第45-48页 |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