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区LAN网改造及EPON承载IPTV方案设计与实施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 ·论文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8页 |
| ·论文所做的工作 | 第8-9页 |
| ·论文结构的安排 | 第9-10页 |
| 第二章 EPON技术介绍 | 第10-22页 |
| ·XPON技术综述 | 第10-12页 |
| ·EPON的技术原理 | 第12-16页 |
| ·EPON的网络结构 | 第12-13页 |
| ·EPON的技术本质 | 第13-14页 |
| ·EPON的层次结构 | 第14-16页 |
| ·EPON的关键技术 | 第16-20页 |
| ·自动发现 | 第16-18页 |
| ·测距 | 第18-19页 |
| ·动态带宽分配技术 | 第19页 |
| ·安全性及QOS | 第19-20页 |
| ·EPON作为改造技术的优势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LAN网改造 | 第22-29页 |
| ·网络改造的设计 | 第24-28页 |
| ·EPON网络改造设计 | 第24-25页 |
| ·上联方案 | 第25-27页 |
| ·用户数据改造方案 | 第27页 |
| ·高档小区用户高速上网业务流量分析 | 第27-28页 |
| ·改造的实施效果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IPTV概述 | 第29-33页 |
| ·业务概述 | 第29页 |
| ·业务发展概况 | 第29-30页 |
| ·IPTV的系统构架 | 第30-33页 |
| ·家庭网络 | 第31页 |
| ·承载网络 | 第31页 |
| ·其他部分 | 第31-33页 |
| 第五章 IPTV业务承载网的分析 | 第33-61页 |
| ·IPTV对网络性能要求分析 | 第34-36页 |
| ·带宽 | 第34页 |
| ·QOS | 第34-35页 |
| ·可靠性 | 第35页 |
| ·安全 | 第35页 |
| ·组播 | 第35-36页 |
| ·业务承载模型讨论 | 第36-37页 |
| ·直播业务 | 第36-37页 |
| ·点播业务 | 第37页 |
| ·IPTV单播承载技术分析 | 第37-40页 |
| ·传统流媒体模式 | 第37页 |
| ·CDN模式 | 第37-39页 |
| ·点对点模式 | 第39-40页 |
| ·IPTV业务中的组播承载技术分析 | 第40-52页 |
| ·组播协议 | 第41-42页 |
| ·组播复制点的选择 | 第42-44页 |
| ·用户认证方式 | 第44-45页 |
| ·组播复制点用户认证方式方案讨论 | 第45-52页 |
| ·服务质量保证QOS | 第52-55页 |
| ·IP网的QoS服务质量保证 | 第52-53页 |
| ·IPTV的服务质量保证 | 第53-54页 |
| ·QoS规划与监测 | 第54-55页 |
| ·在EPON网络上运行TPTV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 第55-61页 |
| ·网络带宽 | 第56-57页 |
| ·对组播的支持 | 第57-60页 |
| ·QOS保障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IPTV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 第61-77页 |
| ·业务总体需求 | 第61-62页 |
| ·业务平台建设要求 | 第61页 |
| ·承载网络建设要求 | 第61-62页 |
| ·方案总体思路 | 第62-65页 |
| ·方案总体思路 | 第62-63页 |
| ·网络结构调整思路 | 第63页 |
| ·点播业务承载方案 | 第63-64页 |
| ·直播业务承载方案 | 第64-65页 |
| ·方案的部署 | 第65-68页 |
| ·网络结构调整 | 第65页 |
| ·组播复制点和用户认证方式的选择 | 第65-67页 |
| ·接入网承载方案 | 第67-68页 |
| ·组播安全策略的部署 | 第68页 |
| ·QoS服务质量保证 | 第68-73页 |
| ·总体服务质量保证原则 | 第68-72页 |
| ·IPTV业务QOS保障实施 | 第72-73页 |
| ·网络性能监测 | 第73页 |
| ·验证与测试 | 第73-77页 |
| ·网络性能测试 | 第73-74页 |
| ·各类设备对组播支持的测试 | 第74-77页 |
| 结束语 | 第77-78页 |
| 附:缩略语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