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论 | 第6-9页 |
(一) 关于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二) 学术界研究现状 | 第6-8页 |
(三)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8-9页 |
一、 关于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渊源 | 第9-17页 |
(一) “民生”的基本内涵 | 第9-11页 |
(二) 民生的思想渊源 | 第11-17页 |
1. 中国传统的民生思想 | 第11-12页 |
2. 孙中山民生思想 | 第12-14页 |
3.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 | 第14-16页 |
4.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 第16-17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发展轨迹 | 第17-34页 |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民生思想的确立 | 第17-19页 |
(二) 解决温饱,实现“共富”的民生思想 | 第19-23页 |
(三) 实现小康生活的民生思想 | 第23-26页 |
(四) 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思想 | 第26-34页 |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价值体现 | 第34-40页 |
(一) 理论价值 | 第34-37页 |
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 第34-36页 |
2. 丰富与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 第36-37页 |
3. 巩固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第37页 |
(二) 实践价值 | 第37-40页 |
1. 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兴国巩固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 第37-38页 |
2. 为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第38页 |
3. 为强化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 第38-39页 |
4. 保障了人的基本权益,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为文化生活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