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辽宁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引言第14-22页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研究背景第14-15页
  2.研究意义第15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0页
  1.国内研究综述第15-18页
   (1)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可行性第16页
   (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第16-17页
   (3)新农保模式选择方面第17页
   (4)新农保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2.国外研究综述第18-20页
   (1)国外的养老保险理论第18-19页
   (2)国外的农村养老模式第19-20页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0页
  1.研究思路第20页
  2.研究方法第20页
 (四)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第20-22页
二、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历程第22-33页
 (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述第22-24页
  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含义第22页
  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第22-23页
  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优势第23-24页
   (1)筹资模式更加全面第23页
   (2)缴费和支付标准都有所提高第23页
   (3)参保范围扩大第23-24页
   (4)养老金管理方式更加完善第24页
 (二)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历史演进第24-28页
  1.传统养老模式为主体的农村养老第24-25页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与实践第25-27页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第25页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与衰退第25-27页
  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与推广第27-28页
   (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第27页
   (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广第27-28页
 (三)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借鉴第28-31页
  1.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第28-29页
   (1)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模式第28-29页
   (2)以瑞典为代表的福利保险模式第29页
  2.发展中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第29-30页
   (1)以波兰为代表的纳费型养老保险模式第29-30页
   (2)以智力为代表的非纳费型养老保险模式第30页
  3.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第30-31页
 (四) 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意义第31-33页
  1.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第31页
  2.奠定社会公平的发展基础第31-32页
  3.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第32-33页
三、 辽宁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现状第33-44页
 (一) 辽宁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情况第33页
 (二) 辽宁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第33-40页
  1.家庭养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第34-35页
  2.青年农民参保意愿不积极第35-36页
  3.缴费档次选择最低标准占多数第36-37页
  4.新农保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第37-38页
  5.非农户参保困难第38-39页
  6.养老金标准低于农民预期第39页
  7.与其他政策衔接存在缺陷第39-40页
 (三) 制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因素第40-44页
  1.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第40-41页
  2.农民人均收入偏低第41-42页
  3.法律制度不健全第42页
  4.财政筹资存在很大压力第42-44页
四、 完善辽宁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议第44-52页
 (一) 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扶持第44-46页
  1.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转变农民观念第44-45页
   (1)政府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对新农保有充分的认识第44页
   (2)积极转变农民传统观念,确立新的养老思想第44-45页
   (3)加强敬老爱老教育,促使青年农民善待老人第45页
  2.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第45-46页
   (1)加大文化投入,提高农民素质第45-46页
   (2)完善配套制度,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第46页
   (3)发展乡镇企业和引进外资,增多农民工作渠道第46页
 (二) 完善政府的制度建设第46-49页
  1.把新农保列入社会保障法律范畴第46-47页
  2.建立新农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第47-48页
   (1)新农保与老农保及其原有保障制度的衔接第47页
   (2)新农保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第47-48页
   (3)新农保与城市养老保险的衔接第48页
   (4)新农保与商业保险及跨地区参保人员的衔接第48页
  3.建立完备的个人信息体系第48-49页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第49页
 (三) 健全新农保养老金的配套管理第49-52页
  1.资金来源方面,增多筹资渠道第49-50页
   (1)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第50页
   (2)适当提高农村居民的缴费额度第50页
   (3)鼓励乡镇企业、农村集体实施补助第50页
  2.实现新农保养老金的保值增值第50-51页
  3.加强新农保养老金的统筹与监管第51-52页
   (1)确保新农保养老金的财政投入及时第51页
   (2)加强新农保养老金的监督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旅游类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通货膨胀视角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