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层序地层学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渤海湾盆地和辽东湾旅大地区勘探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 第14页 |
·主要创新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3页 |
·构造地质特征 | 第16-20页 |
·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 第16-18页 |
·构造演化特征 | 第18-20页 |
·地层特征 | 第20-23页 |
第3章 沉积相特征 | 第23-38页 |
·沉积相标志和划分方案 | 第23-28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23-28页 |
·沉积相划分 | 第28页 |
·沉积相基本特征 | 第28-38页 |
·辨状河三角洲相 | 第28-32页 |
·曲流河三角洲相 | 第32-34页 |
·湖泊相 | 第34-35页 |
·湖底浊积扇相 | 第35-38页 |
第4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 第38-58页 |
·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 第38-39页 |
·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及特征 | 第39-47页 |
·测井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及特征 | 第39-43页 |
·地震剖面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及特征 | 第43-47页 |
·最大洪泛面特征及识别标志 | 第47-50页 |
·洪泛面的级别划分 | 第47-48页 |
·洪泛面的识别标志 | 第48-50页 |
·各级次层序的基本特征 | 第50-55页 |
·中期旋回层序 | 第50-53页 |
·长期旋回层序 | 第53-55页 |
·层序地层格架 | 第55-58页 |
第5章 层序-岩相古地理 | 第58-72页 |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的概念 | 第58页 |
·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技术 | 第58-62页 |
·等时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图技术方法 | 第59-62页 |
·地震相分析 | 第62-64页 |
·层位标定和地震相分析 | 第62-63页 |
·构造图和等厚图的制作 | 第63-64页 |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64-72页 |
·沙河街组三段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LSC1层序) | 第64页 |
·沙河街组一、二段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LSC2层序) | 第64-65页 |
·东营组三段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LSC3层序) | 第65-66页 |
·东营组二段下亚段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LSC4层序) | 第66-68页 |
·东营组二段上亚段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LSC5层序) | 第68-69页 |
·东营组一段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LSC6层序) | 第69-72页 |
第6章 旅大16—3S构造目标区砂体预测 | 第72-77页 |
·砂体划分与预测方法技术思路 | 第72页 |
·LD16-3S目标区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和有利储层预测 | 第72-77页 |
·东营组LSC5-LST砂组 | 第73-75页 |
·沙河街组LSC2-LST砂组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