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0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专业市场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专业市场的主要研究方向 | 第14-1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专业市场 | 第17页 |
·交易费用 | 第17-18页 |
·全文结构 | 第18-19页 |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中国专业市场发展概述 | 第20-32页 |
·总体状况 | 第20-21页 |
·增长趋势 | 第21-24页 |
·空间分布差异 | 第24-31页 |
·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空间分布差异 | 第24-27页 |
·六大经济区的空间分布差异 | 第27-28页 |
·专业市场的省际分布差异 | 第28-29页 |
·专业市场城市层面空间分布差异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中国专业市场成因与功能 | 第32-39页 |
·成因分析 | 第32-35页 |
·特定背景下的制度创新 | 第32-33页 |
·降低交易费用是根本原因 | 第33-35页 |
·专业市场是特殊时期中小企业的最优选择 | 第35页 |
·专业市场出现的一些具体原因 | 第35页 |
·专业市场出现的其它原因 | 第35页 |
·主要功能 | 第35-38页 |
·商品集散 | 第36页 |
·价格形成 | 第36页 |
·调节供求 | 第36-37页 |
·信息集散 | 第37页 |
·交易结算 | 第37页 |
·综合服务 | 第37-38页 |
·其他功能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专业市场的理论分析 | 第39-61页 |
·专业市场的经济效应 | 第39-44页 |
·集聚效应 | 第39-40页 |
·竞争效应 | 第40-41页 |
·贸易创造效应 | 第41-43页 |
·扩散效应 | 第43页 |
·外部效应 | 第43-44页 |
·专业市场成员之间的博弈 | 第44-50页 |
·专业市场的不对称信息 | 第44页 |
·专业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 | 第44-50页 |
·消费者搜寻与专业市场 | 第50-59页 |
·消费者搜寻与专业市场的形成 | 第52-55页 |
·专业市场的搜寻成本与均衡价格 | 第55-59页 |
·模型假设条件放松后的可能结果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服装服饰专业市场案例研究——以常熟招商城为例 | 第61-77页 |
·常熟招商城概述 | 第61-64页 |
·区位和相关配套条件 | 第61页 |
·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 第61-63页 |
·常熟招商城的发展趋势 | 第63-64页 |
·常熟招商城与区域经济增长 | 第64-68页 |
·专业市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 第64-65页 |
·实证研究 | 第65-68页 |
·常熟招商城与地区城市化的关系 | 第68-71页 |
·加速地区城市化 | 第68-69页 |
·经验证据 | 第69-71页 |
·常熟招商城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关系 | 第71-76页 |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 | 第71-73页 |
·经验证据 | 第73-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专业市场的发展瓶颈与突破 | 第77-98页 |
·专业市场遭遇发展瓶颈 | 第77-86页 |
·专业市场功能弱化 | 第77-78页 |
·规划与运营管理存在问题 | 第78-80页 |
·与同类市场及其它商业形态的竞争加剧 | 第80-83页 |
·专业市场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 | 第83-86页 |
·专业市场的再发展路径 | 第86-96页 |
·专业市场再发展的总体思考 | 第86-88页 |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网络营销 | 第88-90页 |
·功能转变与完善 | 第90-92页 |
·规范化发展 | 第92-93页 |
·专业市场发展模式的创新 | 第93-95页 |
·专业市场的国际化、规模化 | 第95页 |
·专业市场的竞合趋势 | 第95-96页 |
·专业市场的空间转移 | 第96页 |
·其它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 第96页 |
·小结 | 第96-98页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98-100页 |
·主要结论 | 第98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附录 | 第104-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