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中国论文

抽象理想--论陈寅恪的历史哲学

内容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8-17页
 (一) 学术得失第13-14页
 (二) 文化观念第14-15页
 (三) 近乎儒者的个人品格第15页
 (四) 抽象理想是陈寅恪著作的总纲第15-17页
第一章 什么是抽象理想?第17-30页
 一、咸同之世第19-20页
 二、“纲纪”背后,“儒家”理想第20-23页
 三、历史时间,“史家”存在第23-26页
 四、“儒史合一”中的“夷夏之辨”第26-30页
  (一) 历史认识论中的主客观统一第26-28页
  (二) 新“夷夏之辨”第28-30页
第二章 “夷夏”之分第30-39页
 一、家族与文化第32-34页
 二、文化混合状态的精致描绘第34-39页
  (一) 文化阶级第34-36页
  (二) 冲突与融合第36-39页
第三章 “夷夏”之变第39-47页
 一、“中体西用”第40-42页
 二、历史变化的动因第42-44页
  (一) 社会经济制度第43页
  (二) 学术文化第43-44页
  (三) 外来民族与内在因素的影响第44页
 三、士大夫与历史变化第44-47页
  (一) 文化阶级升降之变第45-46页
  (二) 士大夫精神的人文主义归路第46-47页
第四章 “儒史合一”的社会道德趋向第47-53页
 一、《柳如是别传》撰写缘起第48页
 二、精神与社会第48-50页
 三、新宋学的达成第50-51页
 四、最后的陈词第51-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里根政府老年福利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大众文化的审美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