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序言 | 第8-11页 |
第一部分 高分子量CTS-EDTA 的合成与鉴定及其体外螯合Sr~(2+)的研究 | 第11-19页 |
1 实验设备材料 | 第11页 |
·主要仪器 | 第11页 |
·主要试剂 | 第11页 |
2 方法 | 第11-12页 |
·壳聚糖的纯化 | 第11页 |
·CTS-EDTA 的合成 | 第11-12页 |
·CTS 与 CTS-EDTA 的红外光谱扫描 | 第12页 |
·CTS 与 CTS-EDTA 核磁共振氢谱检测 | 第12页 |
·CTS 与 CTS-EDTA 体外螯合 Sr2+的对比实验 | 第12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1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2-16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2-13页 |
·核磁共振氢谱鉴定 | 第13-14页 |
·CTS 与 CTS-EDTA 体外螯合 Sr2+的对比结果 | 第14-16页 |
4 讨论 | 第16-18页 |
5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高脱乙酰度低分子量壳聚糖的制备与鉴定 | 第19-26页 |
1 实验设备材料 | 第19页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2 方法 | 第19-21页 |
·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 | 第19页 |
·壳聚糖脱乙酰度的鉴定 | 第19-20页 |
·低分子量壳聚糖的制备 | 第20页 |
·壳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20页 |
·壳聚糖红外光谱分析 | 第20-21页 |
3 结果 | 第21-23页 |
·壳聚糖脱乙酰度的鉴定 | 第21页 |
·提高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1-22页 |
·壳聚糖分子量的鉴定 | 第22页 |
·降低壳聚糖分子量前后的红外光谱鉴定 | 第22-23页 |
4 讨论 | 第23-25页 |
5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CTS-EDTA 纳米粒的制备与鉴定 | 第26-33页 |
1 实验设备材料 | 第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2 方法 | 第26-27页 |
·CTS-EDTA 的制备 | 第26页 |
·CTS-EDTA 的红外光谱扫描 | 第26页 |
·CTS-EDTA 核磁共振氢谱检测 | 第26页 |
·CTS-EDTA-Nano 纳米粒的制备 | 第26-27页 |
·CTS-EDTA-Nano 纳米粒粒度测量 | 第27页 |
·CTS-EDTA-Nano 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 | 第27页 |
·CTS-EDTA-Nano 纳米粒扫描电镜观察 | 第27页 |
3 结果 | 第27-31页 |
·CTS-EDTA 鉴定 | 第27-2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28页 |
·核磁共振氢谱鉴定 | 第28-29页 |
·CTS-EDTA-Nano 纳米粒鉴定 | 第29-31页 |
·纳米粒度测量 | 第29-30页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30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2页 |
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部分 CTS-EDTA 纳米粒的FITC 标记及细胞学实验 | 第33-40页 |
1 实验设备材料 | 第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细胞培养 | 第33页 |
2 方法 | 第33-34页 |
·CEC-Nano 纳米粒的 FITC 荧光标记 | 第33页 |
·FITC-CEC-Nano 纳米粒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33页 |
·FITC-CEC-Nano 纳米粒荧光标记物细胞学实验 | 第33-34页 |
3 结果 | 第34-37页 |
·FITC-CEC-Nano 纳米粒荧光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细胞实验结果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39页 |
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部分 体外螯合~(89)Sr 的实验研究 | 第40-44页 |
1 实验设备材料 | 第40页 |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2 方法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40页 |
3 结果 | 第40-42页 |
·γ 放射免疫计数器测量结果 | 第41页 |
·同位素扫描仪扫描结果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3页 |
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部分 体内促排~(89)Sr 的实验研究 | 第44-52页 |
1 实验设备材料 | 第44页 |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2 方法 | 第44-45页 |
·动物实验 | 第44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44-45页 |
3 结果 | 第45-50页 |
·尿液锶排泄量结果 | 第45-46页 |
·粪便锶排泄量结果 | 第46页 |
·尿液粪便锶排泄总量比较 | 第46-47页 |
·对骨骼放射性锶的促排效果 | 第47-49页 |
·血液及各重要脏器放射性锶含量变化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1页 |
5 小结 | 第51-52页 |
全文总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综述 | 第5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出版或公开发表的文章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