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5页 |
1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概述 | 第11-23页 |
·大豆属概述及野生大豆的分类地位 | 第11-12页 |
·野生大豆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野生大豆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 第14-23页 |
2 大豆起源与进化研究进展 | 第23-33页 |
·栽培大豆起源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大豆起源进化研究的方法 | 第24-26页 |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演化研究进展 | 第26-33页 |
3 本研究目的与路线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5-4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5-37页 |
·野外取样标准 | 第35页 |
·试验材料来源 | 第35-36页 |
·田间试验 | 第36-37页 |
2 细胞核DNA及叶绿体DNA的SSR分析 | 第37-40页 |
·大豆叶片DNA的提取 | 第37页 |
·细胞核基因组DNA的SSR分析 | 第37-38页 |
·叶绿体基因组DNA的SSR分析 | 第38-39页 |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9-40页 |
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0-42页 |
·遗传多样性和特异性测度 | 第40-41页 |
·遗传相似性测度 | 第41页 |
·遗传距离的测度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2-70页 |
1 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 | 第42-53页 |
·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 | 第42-49页 |
·北方及南方地理群体间的遗传特征比较 | 第49-53页 |
2 野生大豆居群间的遗传关系 | 第53-64页 |
·基于野生大豆居群材料间的遗传聚类 | 第53-56页 |
·野生大豆各居群之间遗传关系分析 | 第56-60页 |
·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60页 |
·聚类亚群体遗传特征分析 | 第60-64页 |
3. 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遗传关系 | 第64-70页 |
·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的遗传关系分析 | 第64-70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70-75页 |
1 讨论 | 第70-73页 |
·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70-71页 |
·关于居群间遗传关系的研究 | 第71页 |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及栽培大豆起源问题 | 第71-73页 |
2 结论 | 第73-75页 |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遗传特征 | 第73页 |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间的遗传关系 | 第73-74页 |
·野生大豆自然居群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