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6页 |
英文摘要 | 第16-24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24-26页 |
第1章 引言:问题与挑战 | 第26-32页 |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发展 | 第26-27页 |
·中医药知识服务与循证医学 | 第27-28页 |
·建立符合中医实际的证据等级体系 | 第28-29页 |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29-32页 |
第2章 临床证据等级体系与中医药 | 第32-44页 |
·临床证据等级体系的内涵 | 第32页 |
·临床证据等级体系的历史演化 | 第32-35页 |
·对中医药的启示 | 第35-36页 |
·各类研究证据在中医治疗方案评价中的价值 | 第36-40页 |
·现行证据等级体系与中医治疗方案评价 | 第40-44页 |
第3章 中医治疗文献证据等级体系 | 第44-56页 |
·中医治疗的特点 | 第44-45页 |
·中医治疗文献评价的特殊性 | 第45-54页 |
·中医治疗文献证据等级划分原则及方法 #4l | 第54页 |
·中医治疗文献等级体系的特色与创新 | 第54-56页 |
第4章 方剂"基本方"理论及树形分析算法原理 | 第56-72页 |
·"基本方"的理论基础 | 第56-57页 |
·"基本方"在方剂治疗方案评价中的意义 | 第57-58页 |
·"方剂树形分析算法"与基本方 | 第58-59页 |
·"方剂树形分析算法"的过程与规则 | 第59-63页 |
·方剂树形结构图生成实例 | 第63-64页 |
·方剂树的图形性质与作用 | 第64-66页 |
·方剂树形分析算法的性能及对比分析 | 第66-70页 |
·方剂树形分析算法的特色与创新 | 第70-72页 |
第5章 中医方剂数据综合利用方法 | 第72-84页 |
·获得临床文献并建立数据库 | 第72-77页 |
·文献筛选 | 第77-78页 |
·质量方案筛选 | 第78页 |
·治疗方案抽取 | 第78-81页 |
·方案按病证归类 | 第81-82页 |
·树状结构图及基本方分析 | 第82页 |
·层级及相似性分析 | 第82-83页 |
·分析并提出推荐方案 | 第83-84页 |
第6章 中医临床辅助决策平台的开发设计 | 第84-100页 |
·平台设计目的和基本功能 | 第84-85页 |
·中医临床辅助决策平台的开发 | 第85-89页 |
·平台界面展示 | 第89-98页 |
·中因临床辅助决策平台的功能及特色 | 第98-100页 |
第7章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文献评价及利用示范 | 第100-150页 |
·获得证据 | 第100-101页 |
·评价证据 | 第101页 |
·利用证据 | 第101-150页 |
·Ⅰa级证据的数据分析 | 第101-112页 |
·全部Ⅰ级证据的数据分析 | 第112-147页 |
·外感风热 | 第113-119页 |
·火热证候 | 第119-122页 |
·气滞血瘀证候 | 第122-126页 |
·湿热证候 | 第126-128页 |
·痰热证候 | 第128-131页 |
·痰湿证候 | 第131-134页 |
·血虚证候 | 第134-138页 |
·阳虚证候 | 第138-144页 |
·阴虚内热证候 | 第144-147页 |
·小结 | 第147-150页 |
第8章 总结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4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章 | 第154-174页 |
(一) 中医临床文献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及方法分析 | 第154-162页 |
(二) 方剂"基本方"现象及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探讨 | 第162-167页 |
(三) 方剂"基本方"理论及"方剂树形分析工具"的开发设计 | 第167-174页 |
致谢 | 第174-176页 |
个人简介 | 第17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