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印染废水概况 | 第11-15页 |
| ·染料的分类及发色原理 | 第11-13页 |
| ·印染废水的来源 | 第13-14页 |
| ·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 | 第14-15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17-18页 |
| 第2章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8-32页 |
| ·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8-25页 |
| ·物理处理法 | 第18-20页 |
| ·化学处理法 | 第20-23页 |
| ·生物处理法 | 第23-25页 |
| ·内电解工艺介绍 | 第25-29页 |
| ·催化铝内电解法的作用机理 | 第25-27页 |
| ·内电解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 | 第27-28页 |
| ·内电解工艺的优缺点 | 第28-29页 |
| ·CAST工艺介绍 | 第29-32页 |
| ·CAST工艺概述 | 第29-30页 |
| ·CAST工艺的优点 | 第30-31页 |
| ·CAST工艺的应用 | 第31-32页 |
| 第3章 试验概述 | 第32-34页 |
| ·检测项目的确定 | 第32页 |
| ·分析方法及仪器 | 第32页 |
| ·金宝隆印染有限公司污水特征 | 第32-34页 |
| ·金宝隆印染有限公司概况 | 第32-33页 |
| ·印染废水特征 | 第33-34页 |
| 第4章 催化铝内电解法预处理印染废水的间歇试验 | 第34-48页 |
|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 ·试验水质 | 第34页 |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 ·试验装置 | 第34-35页 |
| ·单因素影响试验 | 第35-42页 |
| ·Al/Cu比 | 第36-37页 |
| ·停留时间 | 第37-39页 |
| ·pH值 | 第39-41页 |
| ·反应温度 | 第41-42页 |
| ·内电解工艺的运行方式研究 | 第42-45页 |
| ·COD去除情况 | 第42-43页 |
| ·可生化性(B/C)提高情况 | 第43-44页 |
| ·色度去除情况 | 第44-45页 |
| ·pH变化情况 | 第45页 |
| ·运行批次试验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5章 催化铝内电解—CAST法处理强碱度印染废水的试验 | 第48-65页 |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 ·试验水质 | 第48-49页 |
| ·试验工艺流程 | 第49页 |
| ·试验启动 | 第49-51页 |
| ·预处理运行方式及CAST池运行周期的研究 | 第51-52页 |
| ·连续流对比试验 | 第52-63页 |
| ·COD的去除 | 第52-53页 |
| ·色度的去除 | 第53-55页 |
| ·SS的去除 | 第55-56页 |
| ·氨氮的去除 | 第56-58页 |
| ·TP的去除 | 第58-60页 |
| ·CAST工艺运行周期内DO的变化情况 | 第60-61页 |
| ·活性污泥镜检结果 | 第61页 |
| ·CAST池内污泥性能比较 | 第61-63页 |
| ·成本核算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建议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