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导论第10-15页
第1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第15-28页
 第1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第15-17页
     ·信用风险的概念第15-16页
     ·信用风险的特征第16-17页
 第2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第17-22页
     ·信用分析方法的演变第18-21页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演变第21-22页
 第3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巴塞尔协议第22-28页
     ·1988年巴塞尔协议第22-23页
     ·新巴塞尔协议第23-28页
第2章 信用衍生品概述第28-47页
 第1节 信用衍生品简介第28-33页
     ·信用衍生品的概念第28-29页
     ·信用衍生品出现的原因第29-30页
     ·信用衍生品的特性第30-31页
     ·信用衍生品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优缺点分析第31-33页
 第2节 信用衍生品的结构及避险机理第33-39页
     ·信用违约互换第33-35页
     ·总收益互换第35-36页
     ·信用价差期权第36-37页
     ·信用价差远期第37页
     ·信用违约期权第37页
     ·信用联系票据第37-39页
 第3节 信用衍生品的定价第39-47页
     ·结构化模型第39-42页
     ·约化模型第42-43页
     ·对信用衍生品的定价第43-45页
     ·定价方法评述第45-47页
第3章 信用衍生品在国外商业银行中的实践第47-56页
 第1节 信用衍生市场的发展第47-50页
     ·信用衍生市场的演进第47-48页
     ·信用衍生市场的交易情况第48-50页
 第2节 信用衍生品在国外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的作用第50-56页
     ·信用衍生品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第50-52页
     ·信用衍生品带来的不利影响第52-56页
第4章 信用衍生品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第56-66页
 第1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第56-60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第56-58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第58-59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59-60页
 第2节 信用衍生品在我国运用的前景分析及建议第60-66页
     ·信用衍生品在我国运用的前景分析第60-61页
     ·信用衍生品在我国运用的建议第61-66页
结束语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危机下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客户求助探讨--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