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云南地方传统民居平面布局特点概述 | 第16-32页 |
| ·云南传统民居平面类型 | 第16-21页 |
| ·独立式外向型 | 第17-18页 |
| ·院落式内向型 | 第18-20页 |
| ·核心式群体型 | 第20页 |
| ·复合式主次型 | 第20-21页 |
| ·云南传统民居平面布局特点 | 第21-30页 |
| ·家庭结构特点 | 第22-26页 |
| ·性别等级特点 | 第26-27页 |
| ·宗教观念特点 | 第27-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相同民族的不同民居平面布局比较 | 第32-76页 |
| ·傣族传统民居平面 | 第32-47页 |
| ·版纳型 | 第33-37页 |
| ·孟连型 | 第37-39页 |
| ·瑞丽型 | 第39-43页 |
| ·金平型 | 第43页 |
| ·德宏州潞西地区傣族民居平面 | 第43-47页 |
| ·元江地区傣族民居平面 | 第47页 |
| ·彝族传统民居平面 | 第47-57页 |
| ·元江地区彝族民居平面 | 第48-49页 |
| ·红河地区彝族民居平面 | 第49-51页 |
| ·楚雄地区彝族民居平面 | 第51-53页 |
| ·昆明地区彝族民居平面 | 第53-55页 |
| ·小凉山地区彝族民居平面 | 第55-57页 |
| ·白族传统民居平面 | 第57-68页 |
| ·大理地区白族民居平面 | 第58-65页 |
| ·大理七里桥地区白族民居平面 | 第65-66页 |
| ·大理洱源地区白族民居平面 | 第66-67页 |
| ·怒江地区白族民居平面 | 第67-68页 |
| ·哈尼族族传统民居平面 | 第68-73页 |
| ·红河地区哈尼族民居平面 | 第68-71页 |
| ·元阳地区哈尼族民居平面 | 第71-72页 |
| ·西双版纳地区哈尼族民居平面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 第四章 同一地域的不同民居平面布局比较 | 第76-110页 |
| ·相同地域环境下民居平面布局的不同表现 | 第76-82页 |
| ·山地环境 | 第76-79页 |
| ·滨水环境 | 第79-82页 |
| ·民族相互影响下的传统民居平面布局 | 第82-88页 |
| ·傣化影响下的民居平面布局 | 第82-85页 |
| ·彝化影响下的民居平面布局 | 第85-86页 |
| ·白化影响下的民居平面布局 | 第86-88页 |
| ·藏化影响下的民居平面布局 | 第88页 |
| ·汉文化影响下的合院平面布局 | 第88-108页 |
| ·滇中及昆明地区的合院民居 | 第91-95页 |
| ·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 | 第95-96页 |
| ·滇东北会泽地区的合院民居 | 第96-99页 |
| ·滇南建水、石屏地区的合院民居 | 第99-102页 |
| ·滇西南腾冲、德宏州合院民居 | 第102-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 第五章 云南传统民居平面布局的特色化演化 | 第110-120页 |
| ·云南传统民居平面的价值 | 第110-112页 |
| ·民居平面历史文化的价值体现 | 第110-111页 |
| ·民居平面传承借鉴的价值体现 | 第111-112页 |
| ·云南传统民居平面布局的特色化演化发展 | 第112-119页 |
| ·民居平面布局特色化演化发展原则 | 第112-113页 |
| ·民居平面布局特色化演化发展措施 | 第113-118页 |
| ·民居平面布局特色化演化发展前景 | 第118-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 结论 | 第120-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26页 |
| 附录A (文中图片资料来源详情) | 第126-127页 |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工程项目目录) | 第127-128页 |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