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规划新模式--城市灰色用地规划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市场经济体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 | 第12页 |
·科学发展观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新要求 | 第12-13页 |
·理性发展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 第13页 |
·全球范围内工业用地的置换与改造的启示 | 第13-14页 |
·研究动态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研究 | 第18-31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 第18页 |
·国外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国内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土地利用规划的不确定性理论 | 第20-22页 |
·土地利用规划不确定性理论的内涵 | 第20-21页 |
·土地利用规划不确定理论的应用 | 第21-22页 |
·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理论 | 第22-24页 |
·土地利用规划弹性理论的内涵 | 第22-23页 |
·土地利用规划弹性理论的应用 | 第23-24页 |
·城市土地经济相关理论 | 第24-29页 |
·地租与地价 | 第24-25页 |
·土地供给与需求理论 | 第25-27页 |
·城市地价竞租曲线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相关结论 | 第29页 |
·对论文的启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灰色系统理论与灰色用地的内涵 | 第31-40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1-33页 |
·什么是灰色系统 | 第32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内涵 | 第32-33页 |
·灰色系统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 第33页 |
·灰色用地的内涵 | 第33-38页 |
·灰色用地的定义 | 第33-35页 |
·灰色用地产生的动力 | 第35页 |
·灰色用地的分类 | 第35-36页 |
·类似概念辨析 | 第36-38页 |
·灰色用地的“灰色系统”特征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灰色用地规划的内容和方法研究 | 第40-52页 |
·灰色用地的选区 | 第40-44页 |
·选区的缘由 | 第40页 |
·选区的原则 | 第40-41页 |
·选区的方法 | 第41-43页 |
·选区需注意的问题 | 第43-44页 |
·灰色用地的规划过程和特征 | 第44-49页 |
·灰色用地的规划过程 | 第44-45页 |
·规划过程的特征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灰色用地规划的适用性 | 第49-52页 |
·被动性灰色用地规划的适用性 | 第49-50页 |
·主动性灰色用地规划的适用性 | 第50-51页 |
·被动性灰色用地规划与主动性灰色用地规划的关系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灰色用地运营机制研究 | 第52-73页 |
·灰色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 | 第53-56页 |
·我国土地政策背景 | 第53页 |
·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规定 | 第53-54页 |
·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存在的弊端 | 第54页 |
·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的修正 | 第54-55页 |
·灰色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的确定 | 第55-56页 |
·灰色用地土地开发模式 | 第56-62页 |
·现行典型的几种土地开发模式 | 第56-57页 |
·土地开发模式比较 | 第57-59页 |
·灰色用地土地开发模式 | 第59-62页 |
·灰色用地土地功能选择 | 第62-63页 |
·经济性 | 第62页 |
·安全性 | 第62-63页 |
·企业自身 | 第63页 |
·灰色用地土地功能转换 | 第63-68页 |
·由第二产业用地转为第三产业用地 | 第63-64页 |
·由第三产业用地转为其它第三产业用地 | 第64-65页 |
·由非产业用地转换为第三产业用地 | 第65页 |
·由第二产业用地转换为非产业用地 | 第65-67页 |
·对灰色用地土地功能转换的思考 | 第67-68页 |
·灰色用地上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 | 第68-71页 |
·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含义 | 第68页 |
·适应性再利用的意义 | 第68-69页 |
·适应性再利用的原则 | 第69页 |
·灰色用地规划中的建筑适应性再利用 | 第69-71页 |
·灰色用地相关政策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灰色用地规划实践研究 | 第73-85页 |
·深圳华强北商业区——被动性的灰色用地规划 | 第73-77页 |
·发展第一阶段:工业街区阶段 | 第73页 |
·发展第二阶段:电子产品交易市场阶段 | 第73-74页 |
·发展第三阶段:综合商业区阶段 | 第74-75页 |
·灰色用地规划思想的体现 | 第75-7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76-77页 |
·苏州工业园区——主动性的灰色用地规划 | 第77-84页 |
·苏州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 第77-78页 |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历程回顾 | 第78-81页 |
·苏州工业园区灰色用地(斜塘地块)规划 | 第81-8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5-86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作者简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