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中开发区萨二油层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量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15页 |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2页 |
·研究区沉积特征 | 第12-13页 |
·沉积背景 | 第12-13页 |
·地层层序 | 第13页 |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与对比 | 第15-20页 |
·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方法研究 | 第15-17页 |
·研究区平面井网对比方法 | 第17-20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平面沉积微相及单砂体研究 | 第20-34页 |
·研究区萨二油层组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 | 第20-25页 |
·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类型及特征 | 第20-22页 |
·三角洲前缘亚相类型及特征 | 第22-23页 |
·研究区的测井微相模式 | 第23-25页 |
·研究区平面沉积微相研究及单砂体预测 | 第25-34页 |
·研究区萨二油层组平面沉积微相研究 | 第25-31页 |
·开发区各时间单元单砂体分布及规律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34-47页 |
·平面非均质性研究 | 第34-40页 |
·各时间单元砂体的几何形态和连续性 | 第34-35页 |
·废弃河道对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 | 第35页 |
·时间单元的砂体遮挡性研究 | 第35-36页 |
·时间单元相控平面渗透率非均质性研究 | 第36-37页 |
·沉积时间单元相控平面砂岩厚度及有效砂岩分布研究 | 第37-40页 |
·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 第40-45页 |
·单砂体的渗透率韵律 | 第40-41页 |
·夹层的分布规律 | 第41-42页 |
·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 第42-45页 |
·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剩余油分布研究 | 第47-52页 |
·剩余油控制因素 | 第47-49页 |
·剩余油的影响因素 | 第47-48页 |
·河流-三角洲相剩余油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研究区剩余油类型及分布模式研究 | 第49-52页 |
·剩余油的研究方法 | 第49页 |
·剩余油的类型 | 第49-51页 |
·剩余油分布模式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图 | 第58-67页 |
详细摘要 | 第67-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