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微生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长垣油水过渡带开发中的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3页
   ·研究背景第9页
   ·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第9-1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内容第11页
   ·研究成果和工作量第11-13页
第二章 本源菌室内驱油实验第13-21页
   ·本源菌的种类与数量分布第13页
   ·培养基第13-14页
   ·油田地层水激活过程中的原油乳化第14-18页
     ·不同激活剂作用原油实验第14-15页
     ·配伍本源微生物作用原油实验第15-16页
     ·不同激活剂对本源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影响第16-18页
   ·高台子油层本源菌在天然岩心中的室内驱油实验第18-21页
第三章 论文研究中筛选的微生物采油菌种第21-25页
   ·筛选菌种的分离纯化第21页
   ·筛选菌种耐温性实验第21页
   ·筛选菌种乳化降粘实验第21-23页
   ·岩心物模驱油实验第23-25页
第四章 国内目标菌种与论文研究筛选菌种效果比对第25-29页
   ·清华大学筛选的微生物驱油菌种第25页
   ·清华大学筛选的微生物驱油菌种对原油物性的影响第25-26页
   ·岩心物模驱油实验效果比对第26-28页
   ·室内微生物驱油实验的结论第28-29页
第五章 微生物驱油体系在现场中的应用第29-37页
   ·微生物驱试验区开发概况第29页
   ·微生物驱油方案设计与实施第29-30页
     ·萨北过渡带微生物驱油试验的设计参数第29-30页
     ·试验方案实施情况第30页
   ·微生物驱单井吞吐及效果分析第30页
   ·微生物驱注入采出液及微生物特点分析第30-34页
     ·微生物驱的注入采出液变化特点第30-33页
     ·微生物驱的原油物性变化特点第33-34页
   ·微生物驱动态变化特点第34-37页
     ·微生物驱注入井动态变化第34-35页
     ·微生物驱试验区动态变化第35页
     ·微生物驱中心井与边井生产动态变化第35-37页
第六章 微生物驱矿场试验效果评价第37-40页
   ·产出效益第37-38页
   ·投入成本第38页
   ·投入产出比第38页
   ·其他技术指标第38-39页
   ·结论与认识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41-42页
致谢第42-44页
详细摘要第44-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徐家围子地区徐21井区目标探井评价优选技术研究
下一篇:州201区块化学防蜡降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