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动产登记制度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1、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2、文献综述 | 第8页 |
| 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 第1章 不动产登记制度概述 | 第10-14页 |
| ·不动产登记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不动产登记的性质和意义 | 第11-14页 |
| ·不动产登记的性质 | 第11-13页 |
| ·不动产登记的意义 | 第13-14页 |
| 第2章 不动产登记模式 | 第14-22页 |
| ·国外不动产登记模式及评析 | 第14-18页 |
| ·契约登记制度及评析 | 第14-15页 |
| ·权利登记制度及评析 | 第15-17页 |
| ·托伦斯登记制度及评析 | 第17-18页 |
| ·我国不动产登记模式和评析 | 第18-22页 |
| ·我国的不动产登记模式 | 第18-19页 |
| ·我国不动产登记模式的评析 | 第19-22页 |
| 第3章 不动产登记的效力 | 第22-27页 |
| ·不动产登记的基本效力 | 第22-23页 |
| ·推定力 | 第22页 |
| ·公信力 | 第22-23页 |
| ·对抗力 | 第23页 |
| ·我国《物权法》对不动产登记效力的规定 | 第23-27页 |
| ·登记发生物权变动生效的效力 | 第24页 |
| ·登记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 第24-25页 |
| ·登记后具有处分权利的情况 | 第25页 |
| ·其他效力情形 | 第25-27页 |
| 第4章 不动产登记的程序 | 第27-33页 |
| ·不动产登记的一般程序 | 第27-30页 |
| ·程序启动 | 第27-28页 |
| ·登记审查 | 第28-29页 |
| ·公告程序 | 第29页 |
| ·登记发证 | 第29-30页 |
| ·我国不动产登记程序的完善 | 第30-33页 |
| 第5章 不动产登记错误的法律救济 | 第33-39页 |
| ·不动产登记错误的分类、损害后果 | 第33-34页 |
| ·不动产登记错误的分类 | 第33页 |
| ·不动产登记错误的损害后果 | 第33-34页 |
| ·不动产登记错误的主要救济措施 | 第34-37页 |
| ·更正登记 | 第34页 |
| ·异议登记 | 第34-35页 |
| ·损害赔偿责任 | 第35-37页 |
| ·我国不动产登记错误救济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 第37-39页 |
| ·更正登记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 第37-38页 |
| ·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缺陷和完善 | 第38页 |
| ·建立登记代理人制度 | 第38-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