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管冰蓄冷装置蓄冷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课题研究的社会背景 | 第9-10页 |
| ·应用冰蓄冷空调技术的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冰蓄冷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 | 第10-11页 |
| ·小型蓄冷空调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冰蓄冷空调技术 | 第12-17页 |
| ·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 ·蓄冷空调技术类型及特点 | 第13-14页 |
| ·冰蓄冷技术运行策略及运行模式 | 第14-15页 |
| ·蓄冷空调技术的研究 | 第15-16页 |
| ·小型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原理 | 第16-17页 |
| ·蓄冰过程相变传热的数值解法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8-19页 |
| 2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9-22页 |
| ·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 | 第19-20页 |
| ·数值模拟的应用 | 第20-21页 |
| ·FLUENT简介 | 第21-22页 |
| ·常用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 ·多相流模型 | 第23-25页 |
| ·多相流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Fluent中的多相流模型 | 第24页 |
| ·多相流模型的选择 | 第24-25页 |
| ·界面跟踪法 | 第25-30页 |
| ·界面追踪技术 | 第25-26页 |
| ·VOF控制方程 | 第26-27页 |
| ·模型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27-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7页 |
| ·研究对象及物理模型 | 第31-33页 |
| ·研究对象及尺寸 | 第31-32页 |
| ·模拟区域 | 第32-33页 |
| ·物理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区域离散化 | 第33-35页 |
| ·物理模型 | 第33-34页 |
| ·计算区域离散化 | 第34-35页 |
| ·物性参数 | 第35页 |
| ·边界条件的处理和确定 | 第35-36页 |
| ·流体进出口边界条件 | 第35-36页 |
| ·壁面边界条件 | 第36页 |
| ·初始条件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蓄冰过程的数值模拟过程及结果 | 第37-54页 |
| ·FLUENT数值求解过程 | 第37-39页 |
| ·选择合适的解算器 | 第37页 |
| ·输入网格和检查网格 | 第37页 |
| ·选择解的格式 | 第37页 |
| ·定义基本模型和流体物性 | 第37-38页 |
| ·定义边界条件 | 第38页 |
|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38-39页 |
| ·流场初始化 | 第39页 |
| ·迭代计算 | 第39页 |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39-48页 |
| ·管段截面的温度场分布 | 第39-41页 |
| ·管段截面的管外结冰厚度分布 | 第41-44页 |
| ·直管段上的结冰厚度分布 | 第44-48页 |
|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 ·温度随蓄冰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 第48-51页 |
| ·管外平均冰层厚度随蓄冰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5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54-67页 |
| ·小型冰蓄冷空调系统实验 | 第54-55页 |
| ·实验装置 | 第54页 |
| ·蓄冰过程的实验步骤 | 第54-55页 |
| ·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55页 |
| ·模拟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55-64页 |
| ·蓄冰槽内空间的温度分布 | 第55-57页 |
| ·管外冰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57-60页 |
| ·蓄冰率(IPF)随时间的变化 | 第60-62页 |
| ·蓄冰量随时间的变化 | 第62-64页 |
| ·误差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6 结论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