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的市场影响及模式选择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3-20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不足 | 第15-16页 |
·融资融券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20页 |
·海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国内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第2章 融资融券的基本理论 | 第20-26页 |
·融资融券的基本范畴 | 第20-23页 |
·融资融券的基本内涵 | 第20页 |
·融资融券交易与普通证券交易的区别 | 第20-21页 |
·现行融资融券制度与裸卖空的关系 | 第21-23页 |
·融资融券制度对证券市场作用 | 第23-26页 |
·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的积极作用 | 第23-25页 |
·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的负面作用 | 第25-26页 |
第3章 融资融券机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第26-39页 |
·融资融券机制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影响 | 第26-28页 |
·融资融券机制对证券市场的短期影响及测算 | 第28-31页 |
·融券机制对证券市场的短期影响及测算 | 第28-30页 |
·融资机制对证券市场的短期影响及测算 | 第30-31页 |
·开展融资业务对各国和地区市场的实际影响 | 第31-33页 |
·开展融资业务对台湾市场的影响 | 第31-32页 |
·开展融资业务对印度市场影响 | 第32-33页 |
·开展融券业务对各国和地区市场的实际影响 | 第33-39页 |
·开展融券交易对新加坡市场的影响 | 第34页 |
·开展融券交易对马来西亚市场的影响 | 第34-35页 |
·开展融券交易对泰国市场的影响 | 第35-36页 |
·开展融券业务对韩国市场的影响 | 第36-37页 |
·开展融券业务对我国香港市场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4章 融资融券制度模式及比较 | 第39-52页 |
·融资融券业务模式种类 | 第39-44页 |
·分散制授信模式 | 第39-40页 |
·集中制授信模式 | 第40-42页 |
·双轨制授信模式 | 第42-44页 |
·各类融资融券业务模式的具体比较 | 第44-52页 |
·融资融券参与主体资格的比较 | 第44-45页 |
·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的比较 | 第45-46页 |
·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的比较 | 第46-48页 |
·融资融券来源的比较 | 第48-49页 |
·融资融券限制条款的比较 | 第49-50页 |
·对融资融券业务监管的比较 | 第50-51页 |
·具体交易规则的比较 | 第51-52页 |
第5章 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模式的选择与发展 | 第52-65页 |
·我国融资融券体系发展历程 | 第52-54页 |
·全面禁止时期(1990年至2005年) | 第52页 |
·试点准备时期(2005年至2008年) | 第52-53页 |
·试点启动阶段(2008年10月5日至今) | 第53-54页 |
·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模式的选择思路 | 第54-58页 |
·模式选择的指导理念 | 第54-55页 |
·我国建立融资融券机制的具体模式选择 | 第55-58页 |
·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融资融券机制的建议 | 第58-65页 |
·加强融资融券相关法制环境建设 | 第58-59页 |
·适当放宽融资融券渠道来源和标的证券范围 | 第59页 |
·设立投资者准入制度 | 第59-60页 |
·抓紧筹建证券金融公司 | 第60-62页 |
·建立、整合信用体系 | 第62页 |
·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内控体制建设 | 第62-63页 |
·加强投资者保护机制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