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4页 |
导论 | 第14-23页 |
一、英租威海卫的历史背景 | 第14-15页 |
二、学术史的回顾 | 第15-19页 |
(一) 近代法律制度研究 | 第16-18页 |
(二) 英租威海卫法律史研究 | 第18-19页 |
三、材料、意义、方法及问题 | 第19-23页 |
第一章 英租威海卫的民事诉讼制度 | 第23-32页 |
一、清代的民事诉讼制度 | 第23-25页 |
二、威海卫法庭的英国背景 | 第25-26页 |
三、威海卫民事诉讼的规范与运行 | 第26-29页 |
四、清朝制度的延续与改进 | 第29-32页 |
第二章 民事诉讼的状况 | 第32-43页 |
一、民事诉讼的类型与规模 | 第32-38页 |
(一) 田宅、山林、坟地和水利等纠纷与诉讼 | 第32-35页 |
(二) 租佃纠纷与诉讼 | 第35-36页 |
(三) 合伙与债务纠纷而致的经济诉讼 | 第36-37页 |
(四) 婚姻、继子和家庭纠纷与诉讼 | 第37-38页 |
二、法庭的公正性 | 第38-40页 |
三、审理程序上的中国化 | 第40-43页 |
第三章 中国法律及习惯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 第43-93页 |
一、立法及法律渊源 | 第43-45页 |
二、《1901年枢密院威海卫法令》中对待中国法律和习惯的态度 | 第45-47页 |
三、中国法律及习惯的范围 | 第47-62页 |
(一) 《大清律例》 | 第47-50页 |
(二) 习惯与习惯法 | 第50-55页 |
(三) 情理 | 第55-57页 |
(四) 多元法律传统 | 第57-58页 |
(五) 中国法律及习惯长期存在的原因:一个局部的解释 | 第58-62页 |
四、中国法律及习惯在司法中的运用 | 第62-93页 |
(一) 确认——直接适用 | 第63-80页 |
(二) 整合——变通适用 | 第80-84页 |
(三) 改变——废除不合理的固有习惯 | 第84-93页 |
第四章 "健讼"现象的分析 | 第93-108页 |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纠纷的增加 | 第93-95页 |
二、违背英国证据原则与审判程序 | 第95-98页 |
三、诉讼的廉价——与清代的比较 | 第98-102页 |
四、调解的局限性 | 第102-108页 |
(一) 调解效力的不确定 | 第102-105页 |
(二) 调解费用的昂贵 | 第105-108页 |
第五章 传统背景下的新型法秩序 | 第108-120页 |
一、习惯与秩序 | 第109-111页 |
二、衡平司法理念 | 第111-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7-12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