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可达性的概念 | 第12页 |
| ·城市森林与城市森林游憩 | 第12-14页 |
| ·城市森林 | 第12-13页 |
| ·城市森林游憩 | 第13-14页 |
| ·城市森林可达性及其评价方法 | 第14-17页 |
| ·城市森林可达性的概念 | 第14页 |
| ·城市森林可达性评价方法 | 第14-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 ·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森林游憩供需矛盾加剧 | 第17-18页 |
| ·城市森林建设需要新的评价和规划方法 | 第18-19页 |
| ·沈阳城市森林建设现状 | 第19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 ·卫星影像获取及处理 | 第21页 |
| ·城市森林数据获取 | 第21页 |
| ·城市道路数据获取 | 第21-22页 |
| ·城市人口数据获取 | 第22页 |
| ·城市道路阻力值的确定 | 第22-23页 |
| ·城市森林最大服务半径的确定 | 第23页 |
| ·城市森林分级可达性标准的制定 | 第23页 |
| ·可达性计算及统计分析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9页 |
| ·沈阳城市森林数量特征 | 第25-26页 |
| ·沈阳城市森林空间分布特征 | 第26-27页 |
| ·不同方法下沈阳城市森林可达性比较 | 第27-30页 |
| ·传统统计指标法与网络分析法下沈阳城市森林可达性比较 | 第27-28页 |
| ·简单缓冲区法与网络分析法下沈阳城市森林可达性比较 | 第28-30页 |
| ·三种方法下沈阳城市森林可达性比较小结 | 第30页 |
|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沈阳城市森林整体单服务半径可达性 | 第30-33页 |
| ·城区尺度沈阳城市森林整体单服务半径可达性 | 第30-31页 |
| ·城区尺度上沈阳城市森林多服务半径可达性 | 第31-32页 |
| ·行政区尺度上沈阳城市森林整体可达性 | 第32-33页 |
|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沈阳城市森林分级可达性 | 第33-37页 |
| ·城区尺度沈阳城市森林分级可达性 | 第33-35页 |
| ·行政区尺度沈阳城市森林分级可达性 | 第35-37页 |
| ·道路密度对沈阳城市森林可达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9-45页 |
| ·结论 | 第39页 |
| ·讨论 | 第39-45页 |
| ·城市森林可达性计算方法选择 | 第39-40页 |
| ·城市森林可达性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 第40-42页 |
| ·沈阳城市森林可达性影响因素及未来建设建议 | 第42-44页 |
|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