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子——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 | 第12-15页 |
一、主要参与者介绍 | 第12-13页 |
1.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 第12-13页 |
2. 可口可乐股份有限公司 | 第13页 |
二、事件的大体回顾 | 第13-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7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流程框架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的流程框架 | 第18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创新点 | 第19页 |
第2章 国际投资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 第19-28页 |
·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 | 第19-20页 |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第20-26页 |
·垄断优势论(Specific Advantage Theory) | 第20-21页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 第21-23页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 第23-24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4-26页 |
·有关跨国并购的理论 | 第26-28页 |
·价值低估论 | 第26-27页 |
·交易费用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28-33页 |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 第28-32页 |
·起步阶段(1979——1986 年) | 第29页 |
·持续发展阶段(1987——1991 年) | 第29-30页 |
·高速增长阶段(1992——1996 年) | 第30页 |
·调整与提高阶段(1997——2000 年) | 第30-31页 |
·全面调整和进一步优化阶段(2001 年以来) | 第31-32页 |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 第32-33页 |
第4章 对我国FDI 构成比例变化的分析 | 第33-38页 |
·外资并购占FDI 的相对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 第33-35页 |
·我国正处在外商独资向跨国并购的转变阶段 | 第35-38页 |
第5章 FDI 中跨国并购所占比例增加对我们的意义 | 第38-51页 |
·对国家的意义 | 第38-43页 |
·中国仍要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跨国并购是FDI 的重要形式 | 第40页 |
·利用好跨国并购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 第40-42页 |
·防止跨国并购存在的隐忧 | 第42页 |
·跨境并购是实现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新途径 | 第42-43页 |
·对我国企业的意义 | 第43-47页 |
·培育与外资“共生”的能力 | 第44-45页 |
·敢于踏出国门,积极走出去 | 第45-46页 |
·谨防恶意收购 | 第46-47页 |
·对我国消费者的意义 | 第47-51页 |
第6章 政策与建议 | 第51-60页 |
·克服观念障碍,正确认识跨国并购的利弊得失 | 第52-53页 |
·市场与政府要协调作用 | 第53-56页 |
·尽快建立起我国自己的关于跨国并购的法律框架 | 第56-57页 |
·向发达国家学习,建立健全外资并购风险防范机制 | 第57-6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总结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