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本文选题及源起 | 第8页 |
二、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三、和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包括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等 | 第9-10页 |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0页 |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0页 |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虎的自然性、文化性与文学性 | 第11-19页 |
第一节 虎的生物性与人的对虎性的理解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虎与中国古代“神话” | 第13-16页 |
第三节 古代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吉凶综合的虎意象 | 第16-17页 |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言叙事作品中“虎故事”的分类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言叙事作品中的“动物虎” | 第19-34页 |
第一节 虎食人、伤人与历代虎患 | 第19-22页 |
第二节 人制虎 | 第22-29页 |
一 射虎 | 第23-24页 |
二 杀虎 | 第24-25页 |
三 搏虎 | 第25-26页 |
四 擒虎 | 第26-27页 |
五 文士、僧人、道士伏虎 | 第27-28页 |
六 人食虎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其他类别 | 第29-34页 |
第三章 中国古代文言叙事作品中的“人化虎” | 第34-56页 |
第一节 虎寓言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化虎 | 第36-49页 |
一 化虎故事的主题 | 第36-46页 |
(1) 图腾原始主题 | 第36-37页 |
(2) 宿命报应主题 | 第37-40页 |
(3) 虎化为人主题 | 第40-42页 |
(4) 虎女情爱主题 | 第42-44页 |
(5) 化虎未成主题 | 第44-46页 |
二 化虎过程 | 第46-47页 |
三 止步于唐的化虎故事 | 第47-49页 |
(1) 人化虎顺序的颠倒 | 第47-48页 |
(2) 虎形象人化趋势的兽态残留 | 第48页 |
(3) 固定人类形象的缺失 | 第48-49页 |
第三节 伥鬼 | 第49-52页 |
第四节 义虎 | 第52-55页 |
第五节 虎外婆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附录一:中国古代文言叙事作品中的虎故事 | 第58-87页 |
附录二:据中国古代文言叙事作品改编的白话小说中的虎故事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