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远缘杂交生殖隔离 | 第10-11页 |
·种间杂交不亲和 | 第10-11页 |
·杂种不活 | 第11页 |
·杂种不育 | 第11页 |
·杂种衰败 | 第11页 |
·组织培养在远缘杂交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胚挽救的方法 | 第11-12页 |
·胚挽救在远缘杂交中的应用 | 第12页 |
·芸薹属与萝卜属间杂交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雄性不育在十字花科作物杂种优势中的应用 | 第13-16页 |
·十字花科作物雄性不育的来源 | 第15-16页 |
·自然突变 | 第15页 |
·品种间、种间、属间杂交和回交转育 | 第15页 |
·理化诱变 | 第15-16页 |
·原生质体融合 | 第16页 |
·基因工程 | 第16页 |
·属间杂种的分子鉴定 | 第16-20页 |
·分子标记 | 第16-17页 |
·DNA 标记 | 第17-18页 |
·分子标记的种类 | 第18页 |
·SRAP 分子标记的原理及其技术应用 | 第18-19页 |
·SSR 分子标记原理及其技术应用 | 第19-20页 |
·杂种后代的分子鉴定 | 第2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试验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甘蓝与萝卜属间杂种的创建 | 第22-33页 |
·胚挽救试材与来源 | 第22页 |
·胚挽救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子房培养 | 第22-23页 |
·胚珠培养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子房培养 | 第23-26页 |
·外源添加物对甘蓝×萝卜离体子房发育的影响 | 第23-24页 |
·培养基对甘蓝×萝卜离体子房发育的影响 | 第24-25页 |
·授粉和取样时间对甘蓝×萝卜离体子房培养的影响 | 第25页 |
·生长调节剂对甘蓝×萝卜离体子房发育的影响 | 第25-26页 |
·胚珠培养 | 第26-30页 |
·培养基对甘蓝×萝卜的离体胚珠发育的影响 | 第26页 |
·授粉材料对甘蓝×萝卜的离体胚珠发育的影响 | 第26页 |
·取材时间对甘蓝×萝卜的离体胚珠发育的影响 | 第26-27页 |
·花期授粉和蕾期授粉及培养基对甘蓝×萝卜的离体胚珠出苗时间的影响 | 第27-28页 |
·花期授粉和蕾期授粉对甘蓝×萝卜的离体胚珠长势影响 | 第28-30页 |
·培养基对属间胚珠培养获得的杂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胚挽救与田间对照的比较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关于甘蓝与萝卜属间杂种的创建 | 第31页 |
·关于甘蓝与萝卜属间杂种获得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甘蓝与萝卜属间远缘杂交种的鉴定 | 第33-42页 |
·F1 代杂种鉴定材料 | 第33页 |
·F1 代杂种形态鉴定 | 第33页 |
·F1 代杂种分子鉴定 | 第33-34页 |
·分子鉴定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3页 |
·DNA 的提取 | 第33页 |
·基因组DNA 模板的提取步骤 | 第33-34页 |
·SSR 分子标记鉴定 | 第34页 |
·SRAP 分子标记鉴定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杂种F1 形态鉴定 | 第34-38页 |
·F1 代杂种植株的减数分裂观察 | 第38-39页 |
·DNA 纯度和浓度的检测 | 第39页 |
·SSR 分子标记进行鉴定 | 第39页 |
·SRAP 分子标记进行鉴定 | 第39-40页 |
·SRAP 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
在校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发表的文章 | 第50页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