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推断的P2P信誉评估机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背景介绍 | 第11-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论文的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P2P 信誉机制介绍 | 第16-25页 |
·基于社会网络的P2P 信誉模型 | 第16-19页 |
·社会网络模型的特点 | 第16-17页 |
·EigenTrust 算法 | 第17-19页 |
·基于概率统计的P2P 信誉模型 | 第19-20页 |
·概率统计模型的特点 | 第19页 |
·极大似然估计法模型 | 第19-20页 |
·社会网络模型与概率统计模型对比 | 第20-23页 |
·性能对比 | 第21页 |
·实现复杂度 | 第21-22页 |
·语义表述上的区别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统计推断P2P 信誉计算模型 | 第25-36页 |
·理解信誉和信任 | 第25-26页 |
·模型中的概念 | 第26-29页 |
·名词解释 | 第26-27页 |
·数学概念介绍 | 第27-29页 |
·计算方法 | 第29-35页 |
·简单环境下信誉度的计算 | 第30-31页 |
·节点行为的波动性 | 第31-33页 |
·检测恶意误报节点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实验验证 | 第36-49页 |
·简单模型中的信誉计算 | 第36-38页 |
·服务质量波动性检测 | 第38-41页 |
·攻击模型的检测 | 第41-48页 |
·攻击模型A | 第41-44页 |
·攻击模型B | 第44-46页 |
·攻击模型C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P2P 信誉系统的设计 | 第49-58页 |
·信息收集 | 第49-53页 |
·节点标识 | 第49-51页 |
·信息共享 | 第51-52页 |
·如何对待新加入节点 | 第52-53页 |
·信誉的计算和排名 | 第53-56页 |
·输入信息 | 第53-54页 |
·输出信息 | 第54-55页 |
·节点的选择 | 第55-56页 |
·系统的激励和惩罚策略 | 第56-57页 |
·激励 | 第56-57页 |
·惩罚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6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