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24页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23页 |
1、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 第13-14页 |
2、颈动脉高分辨率MRI检查 | 第14-16页 |
3、血清标本搜集及储存 | 第16页 |
4、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 | 第16-23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45页 |
1、各血清炎性标志物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4-30页 |
2、血清炎性标志物浓度在各组之间的比较 | 第30-43页 |
3、ROC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4、回归分析结果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55页 |
1、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易损性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 第45-46页 |
2、炎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易损性斑块 | 第46-47页 |
3、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识别方法 | 第47-48页 |
4、血清炎性标志物浓度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 第48-53页 |
5、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英文缩略词汇表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文献综述 | 第6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