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 ·释题 | 第9-14页 |
|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 ·华林寺大殿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 ·大木设计方法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 ·古建筑测绘学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 ·营造尺相关研究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第21-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基本框架 | 第22-23页 |
| 第2章 补测技术简述 | 第23-40页 |
| ·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简述 | 第23-32页 |
| ·三维激光扫描仪工作原理及一般工作流程 | 第23-25页 |
| ·3Dguru 三维激光扫描仪工作流程及数据提取方法 | 第25-32页 |
| ·全站仪技术简述 | 第32-35页 |
| ·全站仪技术概况 | 第32-33页 |
| ·索佳全站仪使用方法 | 第33-35页 |
| ·当前实测工作流程与已有案例 | 第35-40页 |
| ·实测工作流程 | 第35-36页 |
| ·已有案例介绍 | 第36-40页 |
| 第3章 历次实测情况 | 第40-56页 |
| ·清华大学1980 年实测(以下简称“清测”) | 第40-43页 |
| ·测绘概况 | 第40-41页 |
| ·测绘成果 | 第41-43页 |
| ·文保所1986 年实测(以下简称“文测”) | 第43-45页 |
| ·测绘概况 | 第43-44页 |
| ·测绘成果 | 第44-45页 |
| ·清华大学2007 年实测(以下简称“补测”) | 第45-56页 |
| ·测绘概况 | 第45页 |
| ·外业布站布靶方案 | 第45-46页 |
| ·内业斗栱数据提取方案 | 第46-49页 |
| ·内业柱头数据提取方案 | 第49-52页 |
| ·内业屋架数据提取方案 | 第52-56页 |
| 第4章 历次实测数据统计 | 第56-74页 |
| ·外檐斗栱数据统计 | 第56-68页 |
| ·材厚 | 第56-58页 |
| ·足材广 | 第58-61页 |
| ·出跳平出 | 第61-63页 |
| ·下昂 | 第63-68页 |
| ·平面数据统计 | 第68-71页 |
| ·屋架数据统计 | 第71-74页 |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大木设计假说 | 第74-97页 |
| ·数据分析与数据校正 | 第74-78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74-76页 |
| ·数据校正值 | 第76-78页 |
| ·大木设计方法假说 | 第78-97页 |
| ·平面丈尺与营造尺 | 第78-81页 |
| ·斗栱材分° | 第81-84页 |
| ·下昂斜度与屋架举折 | 第84-95页 |
| ·整体比例控制 | 第95-97页 |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97-105页 |
| ·华林寺大殿大木设计推演结论 | 第97-98页 |
| ·关于测量数据 | 第98-100页 |
| ·数据采集与利用 | 第98-99页 |
| ·落架解体与数据扰动 | 第99-100页 |
| ·关于推演方法 | 第100-103页 |
| ·《营造法式》中的两处疑问 | 第100-102页 |
| ·算法的解读思路 | 第102-103页 |
| ·关于本文结论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
| 附录 A 1980 年华林寺大殿实测数据 | 第110-114页 |
| 附录 B 全站仪测量标靶 | 第114-116页 |
| 附录 C 点云采集计划图 | 第116-122页 |
| 附录 D 外檐斗栱点云图形 | 第122-130页 |
| 附录 E 外檐柱头点云图形 | 第130-135页 |
| 附录 F 屋架点云图形 | 第135-143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