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中传统审美的光复 | 第11-19页 |
第一节 “伤痕小说”的审美特点及其所体现的传统审美 | 第11-15页 |
一、伤感中夹杂着顽强的传统审美 | 第11-12页 |
二、“性本善”、“仁爱”的显现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反思小说”的审美特点及其所体现的传统审美 | 第15-17页 |
一、沉重的反思 | 第15-16页 |
二、对“真”、“善”、“美”的呼唤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无意识中回归传统审美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寻根小说”中传统审美的回归 | 第19-29页 |
第一节 “寻根小说”的审美特点及其所体现的传统审美 | 第19-24页 |
一、寻文学发展之根 | 第19-20页 |
二、儒释道禅文化的当代阐释 | 第20-24页 |
第二节 自觉的传统审美回归 | 第24-29页 |
一、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体现 | 第24-26页 |
二、题材的回归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新写实小说”和“先锋小说”中传统审美的回归 | 第29-39页 |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点及其所体现的传统审美 | 第29-32页 |
一、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的审美精神 | 第29-30页 |
二、“孔颜乐处”的当代演绎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先锋小说”的审美特点及其所体现的传统审美 | 第32-35页 |
一、虚构、叙述的审美 | 第32-34页 |
二、传统文化中生存意识的再现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创新中非自觉的传统审美回归 | 第35-39页 |
一、小说中体现出的传统人生观 | 第35-36页 |
二、主体的回归 | 第36-39页 |
第四章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传统审美的回归 | 第39-50页 |
第一节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及其所体现的传统审美 | 第39-43页 |
一、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文学创作的根源 | 第39-40页 |
二、人生境界、人生修养的体现 | 第40-43页 |
第二节 传统审美回归的心理机制 | 第43-50页 |
一、回归传统审美的外在因素 | 第43-45页 |
二、自觉回归的内在心理因素 | 第45-50页 |
结语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