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滩消滩指标的滩型反演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 ·急流滩水力特性研究 | 第10-11页 |
| ·消滩水力指标的确定方法 | 第11-15页 |
| ·消滩水力指标研究 | 第15-17页 |
| ·滩型反演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反演定义 | 第17页 |
| ·急流滩滩型研究 | 第17页 |
| ·反演方法研究 | 第17-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急流滩水力特性 | 第20-29页 |
| ·急流滩的水流特征 | 第20-21页 |
| ·急流滩的成因分析 | 第21-22页 |
| ·急流滩的滩型分类 | 第22-24页 |
| ·急流滩的主要流态 | 第24-28页 |
| ·剪刀水 | 第25-26页 |
| ·跌水 | 第26-27页 |
| ·其他流态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滩型反演的试验研究 | 第29-45页 |
| ·加糙 | 第29-34页 |
| ·消滩指标的合理表达式 | 第30页 |
| ·水流条件设计 | 第30-31页 |
| ·试验限制 | 第31-32页 |
| ·实例验证 | 第32-34页 |
| ·模型设计和试验方案 | 第34-36页 |
| ·船模参数 | 第34页 |
| ·模型设计 | 第34-35页 |
| ·试验方案 | 第35-36页 |
| ·试验成果分析与讨论 | 第36-44页 |
| ·试验成果 | 第36-41页 |
| ·试验分析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 | 第45-55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 ·基本方程 | 第45-47页 |
| ·边界条件及动边界处理 | 第47页 |
| ·求解方法 | 第47-48页 |
| ·模型验证 | 第48-53页 |
| ·工程概况 | 第48页 |
| ·验证所采用资料 | 第48页 |
| ·正交曲线网格生成 | 第48-50页 |
| ·水位验证 | 第50-51页 |
| ·流速验证 | 第51-53页 |
| ·试验成果验证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滩型反演的数模计算 | 第55-70页 |
| ·卡口地形 | 第55-61页 |
| ·卡口设计 | 第55-56页 |
| ·数模计算工况 | 第56-57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 ·宽顶堰地形 | 第61-65页 |
| ·宽顶堰设计 | 第61页 |
| ·数模计算工况 | 第61-62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 ·溪口地形 | 第65-69页 |
| ·地形设计 | 第65页 |
| ·计算工况 | 第65-6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