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思路 | 第12页 |
·本文研究的特点 | 第12-13页 |
2 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农村老年人 | 第13页 |
·农村养老保障 | 第13页 |
·社会养老保险 | 第13-14页 |
·基本养老金 | 第14页 |
·社会网络中几个概念 | 第14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建立过渡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观点 | 第14-15页 |
·建立统一覆盖城乡养老保障的观点 | 第15-18页 |
·社会网络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社会网络行动论 | 第18页 |
·社会网络关系论 | 第18-19页 |
·社会网络资源论 | 第19页 |
·社会网络支持论 | 第19-22页 |
3 重庆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2-29页 |
·家庭养老不适应新时代,产生了集体保障 | 第22页 |
·以家庭保障为主,以集体保障为辅,向社会养老的演进 | 第22-23页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构建的探索 | 第23-25页 |
·重庆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试点探索 | 第25-29页 |
·试点范围 | 第25-26页 |
·参保对象 | 第26页 |
·领取养老待遇条件 | 第26页 |
·政策主要特点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4 重庆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基础条件与问题分析 | 第29-42页 |
·重庆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基础条件分析 | 第29-36页 |
·重庆市现行养老保障的基础条件分析 | 第29-31页 |
·重庆市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的基础条件分析 | 第31-32页 |
·重庆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障的基础条件分析 | 第32-34页 |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对重庆市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的分析 | 第34-36页 |
·重庆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问题分析 | 第36-40页 |
·缺乏权威有效的法律法规依据 | 第36-37页 |
·资金来源不稳定,激励机制不奏效 | 第37页 |
·现行制度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 第37-38页 |
·制度的目标人群与实际政策不相符 | 第38-39页 |
·管理监督体系不健全、不规范 | 第39页 |
·基金运营状况欠佳 | 第39-40页 |
·重庆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社会尚处转型期,财政投入压力大 | 第40页 |
·社会矛盾多致使制度碎片化,在各项制度中出现了问题 | 第40-41页 |
·历史负担重致使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41-42页 |
5 重庆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比较研究 | 第42-53页 |
·重庆市与其他直辖市农村养老保险水平比较研究 | 第42-46页 |
·上海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 第42-43页 |
·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 第43-45页 |
·天津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 第45-46页 |
·重庆市与全国农村养老保障比较研究 | 第46-50页 |
·重庆市与全国社会养老保险金之间的比较 | 第46-47页 |
·重庆市养老保险水平与全国其它地区的比较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3页 |
6 重庆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 | 第53-63页 |
·重庆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现实可行性分析 | 第53-56页 |
·物质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53-54页 |
·农民的参保意愿分析 | 第54-55页 |
·农村养老保障构建的政策支持 | 第55页 |
·农村养老保障构建的经验参考 | 第55页 |
·与国际成功范例相比,亦具备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基础 | 第55-56页 |
·明确政府责任,践行政府责任 | 第56-58页 |
·完善相关法律,提供法律保障 | 第57页 |
·制定制度方案,履行设计责任 | 第57页 |
·政府公共财政支持责任 | 第57页 |
·基金监督管理责任 | 第57-58页 |
·结合市情、区情、县情,细化改革方案 | 第58-60页 |
·改革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 第58页 |
·确定参保范围和形式 | 第58-59页 |
·提高待遇水平,改革转续关系 | 第59页 |
·改革基金管理机制 | 第59-60页 |
·构建支持农村养老保障的社会网络 | 第60-63页 |
·农民养老的社会关系由强向弱转变 | 第60页 |
·构建多元性的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 | 第60-61页 |
·加强农民养老社会资源整合 | 第61-63页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63-64页 |
·研究的结论 | 第63页 |
·研究的展望 | 第63-64页 |
8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9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成果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