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引 言 | 第8-9页 |
2 刑事谅解概述 | 第9-17页 |
·刑事谅解的概念 | 第9-12页 |
·刑事谅解定义的评析 | 第9页 |
·刑事谅解与相关概念比较 | 第9-12页 |
·刑事谅解的沿革 | 第12-15页 |
·刑事谅解的起源 | 第12-13页 |
·刑事谅解产生的背景 | 第13-15页 |
·刑事谅解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西方刑事谅解理论 | 第15-17页 |
3 西方国家刑事谅解的实践模式及司法制度考察与借鉴 | 第17-22页 |
·西方刑事谅解实践模式 | 第17-18页 |
·社区调停模式(Community Model) | 第17页 |
·转处模式(Diversion Model) | 第17页 |
·替代模式 (Altermative Model) | 第17-18页 |
·司法模式(Justice Model) | 第18页 |
·西方主要国家的刑事谅解司法制度考察与借鉴 | 第18-22页 |
·法国 | 第18-19页 |
·英国 | 第19-20页 |
·德国 | 第20-22页 |
4 刑事谅解对我国法学理论的冲击 | 第22-31页 |
·刑事谅解与我国立法法“法律保留原则”相抵触 | 第22-24页 |
·刑事谅解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冲突 | 第24-25页 |
·刑事谅解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冲突 | 第25-26页 |
·刑事谅解与平等原则的冲突 | 第26-28页 |
·刑事谅解与刑罚的目的的冲突 | 第28-31页 |
·刑事谅解对刑罚一般预防功能的削弱 | 第28-29页 |
·刑事谅解对刑罚特殊预防功能的削弱 | 第29-31页 |
5 刑事谅解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操作中的风险 | 第31-45页 |
·刑事谅解的案件范围 | 第31-33页 |
·重罪是否具有可恢复性 | 第33-34页 |
·刑事谅解协议的效力问题 | 第34-45页 |
·刑事契约的公法强制性问题 | 第35-37页 |
·刑事谅解协议内容是否予以限制的问题 | 第37-38页 |
·对当事人反悔的处理 | 第38-42页 |
·当事人自愿性保障问题 | 第42-45页 |
6 裁量机制的缺陷与完善 | 第45-52页 |
·审前程序不立案、撤案处理和相对不起诉于法无据 | 第45-48页 |
·侦查阶段 | 第45-47页 |
·审查起诉阶段 | 第47-48页 |
·审判阶段量刑建议权 | 第48-49页 |
·一审判决生效后的救济程序 | 第49-50页 |
·完善建议 | 第50-52页 |
·侦查阶段 | 第50页 |
·审查起诉阶段 | 第50页 |
·量刑建议权 | 第50-51页 |
·救济程序中的刑事谅解 | 第51-52页 |
7 结束语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