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6-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 第29-86页 |
第一章 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1 型、2 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9-39页 |
1 材料 | 第29-31页 |
·生物材料 | 第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0-31页 |
2 方法 | 第31-35页 |
·免疫原的制备 | 第31页 |
·动物免疫 | 第31页 |
·小鼠血清效价测定及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细胞融合 | 第32-33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与克隆化 | 第33-34页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34-35页 |
3 结果 | 第35-37页 |
·mAb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35页 |
·mAb 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 第35页 |
·mAb 免疫荧光的鉴定 | 第35-36页 |
·mAb 反应谱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38页 |
5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第二章 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特性的研究 | 第39-55页 |
1 材料 | 第39-41页 |
·菌株 | 第39-40页 |
·试剂 | 第40页 |
·仪器 | 第40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40-41页 |
2 方法 | 第41-44页 |
·RA 的分离、培养 | 第41页 |
·RA 分离株鉴定 | 第41-42页 |
·结晶紫法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 | 第42-43页 |
·糖类和EDTA 对生物被膜的影响 | 第43页 |
·抗生素和去污剂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 第43页 |
·分离株CH3 的生物被膜生长曲线测定 | 第43-44页 |
·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分析生物被膜的形态和结构 | 第44页 |
·动物试验 | 第44页 |
3 结果 | 第44-51页 |
·R A 菌株的分离鉴定 | 第44-45页 |
·RA 分离株的生物被膜检测 | 第45-46页 |
·蔗糖、葡萄糖和EDTA 对CH3 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 第46-47页 |
·抗生素和去污剂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 第47-48页 |
·生物被膜的生长曲线 | 第48-50页 |
·生物被膜的结构 | 第50页 |
·RA 分离株CH3、WJ4 和JY4 的LD50 测定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52页 |
5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第三章 鸭疫里默氏杆菌 OmpA 缺失株的构建 | 第55-86页 |
1 材料 | 第55-5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55-56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及生化试剂 | 第56页 |
·培养基 | 第56-57页 |
·主要缓冲液及试剂配制 | 第57-5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8-5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9-70页 |
·不同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59-60页 |
·血清1 型WJ4 株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 基因的表达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60-61页 |
·不同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OmpA 蛋白与血清1 型 WJ4 株OmpA 多抗的交叉反应性 | 第61页 |
·鸭疫里默氏杆菌Th4 OmpA 左侧未知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61-64页 |
·pHM5-LSR 自杀载体的构建 | 第64-69页 |
·Th4 OmpA 基因缺失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69-70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70-83页 |
·不同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70-72页 |
·血清1 型WJ4 株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 基因的表达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72页 |
·不同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OmpA 蛋白与血清1 型 WJ4 株OmpA 多抗的交叉反应性 | 第72-73页 |
·鸭疫里默氏杆菌Th4 OmpA 左翼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73-75页 |
·pHM5-LSR 自杀载体的构建 | 第75-80页 |
·OmpA 基因缺失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80-83页 |
4 讨论 | 第83-84页 |
5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全文结论 | 第86-87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