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煤气化技术 | 第9-11页 |
| 1.3 煤焦的气化动力学分析 | 第11-13页 |
| 1.4 不同处理工艺后煤焦的结构演变 | 第13-15页 |
| 1.5 国内三高煤的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 1.6.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1.6.2 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9-23页 |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19-20页 |
| 2.2 样品制备 | 第20页 |
| 2.2.1 焦样的制备 | 第20页 |
| 2.2.2 脱灰煤的制备 | 第20页 |
| 2.3 煤焦物化结构表征 | 第20-21页 |
| 2.4 煤焦气化反应特性检测 | 第21-23页 |
| 3 焦-CO_2气化反应动力学 | 第23-37页 |
| 3.1 焦-CO_2气化实验研究 | 第23-27页 |
| 3.1.1 不同粒度、温度下焦-CO_2气化实验研究 | 第23-25页 |
| 3.1.2 脱灰煤焦-CO_2气化反应研究 | 第25-27页 |
| 3.2 焦-CO_2气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27-36页 |
| 3.2.1 焦-CO_2气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简述 | 第27-28页 |
| 3.2.2 不同温度、粒度下焦-CO_2气化动力学分析 | 第28-32页 |
| 3.2.3 脱灰煤焦-CO_2气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32-33页 |
| 3.2.4 修正随机孔模型 | 第33-36页 |
| 3.3 小结 | 第36-37页 |
| 4 焦-CO_2气化反应结构演变 | 第37-83页 |
| 4.1 温度对煤焦物化结构的影响研究 | 第37-53页 |
| 4.1.1 温度对煤焦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37-39页 |
| 4.1.2 温度对焦孔隙的影响 | 第39-43页 |
| 4.1.3 温度对焦微晶结构的影响 | 第43-46页 |
| 4.1.4 温度对焦杂化结构的影响 | 第46-49页 |
| 4.1.5 温度对焦有机结构的影响 | 第49-53页 |
| 4.2 成焦粒径对焦孔隙度的影响研究 | 第53-58页 |
| 4.3 去灰分对煤焦物化结构影响研究 | 第58-79页 |
| 4.3.1 去灰分对煤焦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8-60页 |
| 4.3.2 去灰分对焦孔隙的影响 | 第60-63页 |
| 4.3.3 去灰分对焦微晶结构的影响 | 第63-67页 |
| 4.3.4 去灰分对焦杂化结构的影响 | 第67-73页 |
| 4.3.5 去灰分对焦有机结构的影响 | 第73-79页 |
| 4.4 小节 | 第79-83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 5.1 结论 | 第83-84页 |
| 5.2 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 附录 | 第93-95页 |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页 |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93页 |
|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93页 |
|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项 | 第93-94页 |
| E.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