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内容提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4页 |
选题意义与价值 | 第9-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基本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叙事主题中国化:从西方文化到中国文化 | 第14-33页 |
第一节 人物形象转化与中国伦理文化背景 | 第14-23页 |
一 从母后到后母的角色替换 | 第15-18页 |
二 王子复仇——中国式的孝道演绎 | 第18-20页 |
三 奥菲利亚的中国诠释:青女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叙事时间的变迁 | 第23-27页 |
一 时间叙述中的历史文化 | 第23-25页 |
二 特殊时间刻度:节日与生日的人文化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叙事场景中国化 | 第27-33页 |
一 想象的东方: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镜头内的地点强化 | 第28-31页 |
二 电影对中国各种地域文化的凸显 | 第31-33页 |
第二章 视觉中国化:从文学文本到影像文本 | 第33-51页 |
第一节 电影色彩中国化 | 第33-41页 |
一 电影色彩语言与中西文化差异 | 第33-34页 |
二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色彩语言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借鉴 | 第34-37页 |
三 电影《夜宴》画面色彩对中国民间色彩语言的运用 | 第37-41页 |
第二节 电影服饰中国化 | 第41-51页 |
一 电影语言与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 第42-43页 |
二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旗袍变化 | 第43-47页 |
三 《夜宴》中的古代宫廷服饰 | 第47-51页 |
第三章 中国式消遣: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 | 第51-64页 |
第一节 语境更迭下的文化消费 | 第51-56页 |
一 中国语境下的文化消费 | 第51-52页 |
二 从“复仇欲望”到“寂寞爱情”的世俗化 | 第52-55页 |
三 深度思想内涵幻化的平面化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对西方经典的转化 | 第56-64页 |
一 消费文化下的审美体验 | 第57-59页 |
二 凄美爱情与身体欲望叙事 | 第59-62页 |
三 意义深度的消失:从西方舞台悲剧到中国武侠类型电影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注释 | 第66-68页 |
参考书目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