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改性蒙脱土去除球形棕囊藻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22页 |
·赤潮治理的意义 | 第10-14页 |
·赤潮概述 | 第10-11页 |
·赤潮的成因及危害 | 第11-14页 |
·国内外赤潮的防治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赤潮的预防 | 第14页 |
·赤潮的治理 | 第14-16页 |
·改性粘土在治理赤潮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粘土矿物概述 | 第16页 |
·改性粘土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改性粘土在赤潮治理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8-22页 |
·实验藻种的确定 | 第18-19页 |
·粘土矿物及改性剂的确定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0-22页 |
2 季磷盐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藻的去除研究 | 第22-32页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藻种培养 | 第22页 |
·球形棕囊藻生长曲线的确定 | 第22-23页 |
·除藻效果的表示 | 第23页 |
·表面活性剂除藻实验 | 第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球形棕囊藻的生长曲线 | 第23-24页 |
·季磷盐对藻的去除效果 | 第24-27页 |
·季铵盐对藻的去除效果 | 第27-30页 |
·季磷盐去除球形棕囊藻的机制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3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磷改性粘土对藻的去除研究 | 第32-48页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改性蒙脱土的制备 | 第33页 |
·改性粘土去除球形棕囊藻实验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5页 |
·改性蒙脱土的表征 | 第34-36页 |
·未改性蒙脱土去除球形棕囊藻的研究 | 第36-37页 |
·改性蒙脱土用量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作用时间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 第38页 |
·搅拌溶液温度对制得改性蒙脱土除藻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搅拌时间对制得改性蒙脱土除藻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pH值对制得改性蒙脱土除藻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改性蒙脱土中改性剂用量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 第41-43页 |
·起始藻密度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类型粘土改性后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与季铵盐改性蒙脱土去除球形棕囊藻效果的比较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8页 |
4 有机改性粘土去除球形棕囊藻的动力学研究 | 第48-54页 |
·前言 | 第48页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粘土用量对球形棕囊藻沉降速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改性剂用量对球形棕囊藻沉降速率的影响 | 第50页 |
·pH值对沉降速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改性蒙脱土用量对球形棕囊藻沉降速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改性蒙脱土去除球形棕囊藻的机制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4-58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55页 |
·展望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附表 | 第64-66页 |
攻读理学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